雏鹑是指周龄的生长幼鹑阶段。这个阶段的最后成活率叫做育雏率。这期的重要生长发育标志是胎毛在两翼和尾部已长出初级羽毛。由于雏鹑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较低,又缺乏体温调节的完善生理机制。因此。对于育雏技术应予高度关注。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而且还会影响今后的生长发育与产蛋力。北洲养鸡网
. 接雏准备
①根据接雏的日期数量与用途,配备好管理人员,并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育雏操作规程。
②育雏室要求保温和通风良好,光线明亮,环境安宁。墙壁可用%石灰乳剂刷白消毒,水泥地面要冲刷,再用%热烧碱水冲刷,接着用清水冲洗掉碱液。最好用火焰喷灯烧灼地面与墙壁,包括铁制鹑笼。只要一扫而过,即可杀灭所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及其卵。食槽水槽清洗后用浓高锰酸钾水消毒。
③门口设置消毒池,室内准备手消毒盆。配置干净消毒过的工作衣帽和鞋。
④准备好育雏期内需用的饲料(含开食料)及药械药品疫苗记录本等。
⑤接雏前天,开启笼育保暖装置,定温保暖设备调试,调整到所需的育雏温度。
⑥纸质运雏箱一律销毁(或拆散后出售),塑料运雏箱应冲洗消毒后备用(作为鹌鹑搬运容器)。
⑦检查门窗,设置保温设备,堵塞鼠洞,配置好纱门纱窗,防止蚊蝇侵入,也要防止兽害。
. 科学进雏
①打开雏鹑舍内所有的照明灯。
②检查雏鹑舍温度与育雏笼温度,以及相对湿度。室温要求~℃。-
e龄,笼育温度~℃,相对湿度%;~日龄,笼育温度℃,相撇%;日龄,笼育温度~℃,相对湿度%;~日龄,笼育温度~℃,相对湿度%。育雏温度是否适宜,可通过观察雏鹁的活动表现进行判断。当温度适宜时,雏鹑在热源周围均匀分布,采食和饮水正常;温度偏高时,雏鹑远离热源,饮水增加;温度偏低时,雏鹑会向热源下拥挤。
③尽快将雏鹑均匀放入育雏器内,尽量先置放上层。
④先饮用%~%葡萄糖水。
⑤饮水后 开食。
. 光照制度
①光照时间。日龄,光照时间 ;~日龄,光照时间. ;日龄,光照时间 ;日龄,光照时间 ;日龄,光照时间 ;日龄,光照时间 ;日龄,光照时间 ;日龄,光照时间 ;日龄,光照时间 ;日龄,光照时间 。注意,补充光照宜在早晚进行。
②光照强度一般采用~勒克斯。每平方米面积,使用盏 白炽灯泡。最好采用小瓦数灯泡,力求灯光均匀散布,以免下层鹌鹑光照受影响。
. 饲喂方法
.食槽规格与数量
-日龄,只,爪;日龄后,小食槽换成大食槽或料桶。
. 自由采食与定时饲喂
早期宜采用自由采食,使之有充分采食时间,防止生长不均匀,特别是食槽的采食位置不够时更应如此。后期可采用定时定量(在食槽能满足所有雏鹑同时采食时)。自由采食要保持食槽始终有饲料,即生产中采用的少吃多餐,顿顿有吃。饲料不宜加得过多,以免造成溅落浪费。需根据雏鹑数量,按照相应日龄所应给予的饲料量,再按照每天饲喂次数(~次/天)而分别给足,吃完再喂下次量。
.饮水清洁
一经开饮,不能断水,供水既要清洁卫生,又要考虑饮水的温度,即冬暖夏凉。在采用饮水免疫时应短时间断水。如平时疏忽忘记喂水,一旦喂水会造成抢水喝,常会导致水中毒,务必注意。在不喂药或不进行饮水免疫时,可定期喂用.%的高锰酸钾水(呈淡紫红色),对保健消化系统有好处。
. 日常管护
①经常检查鹑群,将弱雏病雏及时隔离观察,进行死雏剖检诊断,并采取相应对策。
②定期检查室内温度与笼内育雏温度湿度通风情况,随时观察雏鹑动态。
③经常检查雏鹑耗料量与饮水量,有条件时可抽样%秤测雏鹑体质量,必要时调整饲料配方,使雏鹑达到标准体质量(%达到标准体质量时才算均匀度好)。
④在食槽上和料桶采食面上,加一块略小于采食面的铁丝(孔为 x),可防止雏鹑扒食,减少饲料浪费。⑤饮水器的饮水面也要加上铁丝(孔同上),以防绒毛沾湿而受凉,更可防止雏鹑滑落淹死。⑥承粪盘每天清扫次,饮水器每天必须清洗消毒。特别是喂湿料的食槽,在加料前必须清洗干净,以防止饲料霉变发酵。⑦做好防鼠害防蚊蝇防药物中毒和煤气中毒的工作。⑧经常观察粪便睛况。正常雏鹑粪便较干燥,呈螺蛳状。粪便的颜色与稀稠,均与饲料及健康状况有关。如喂鱼粉的多呈黄褐色,喂青饲料的多呈褐绿色,且较稀,都属正常情况。如发现粪便颜色呈红色全白色全绿色,有恶臭,必须立即取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