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分析之
医疗器械行业:贸易战打击较大,激励行业自主创新
——特朗普政府的拟征税清单意在打击我国高性能医疗器械崛起可能,并限制中国传统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优势
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愈演愈烈,联盟分析发现,在美国的1300多项拟征税清单中,涉及医疗器械的不在少数。总体看来,这份价值500亿美元的拟征税清单中,不仅包括中国医疗器械出口强势的低值耗材、中低端产品,比如按摩保健器具、医用耗材敷料等;也包括出口额显著增长的产品比如心脏起搏器、闪烁摄影装置等;还包括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比如牙钻机、牙科用x射线应用设备、假牙等。总体而言,特朗普政府的拟征税清单针对性很强,不仅要打击《中国制造2025》中所列高性能医疗器械的崛起可能,还要限制中国现有出口优势的医疗器械产品。
这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将是一个较大的打击,因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出口在行业整体销售规模中占比较大,一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会直接遭受不小冲击。然而,美国对华技术转移限制,也或将进一步加大国家扶持国产高性能医疗器械的信念,激励出台更多的医疗器械自主创新政策,加速医疗器械国产化应用。
一、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有关统计显示,2016年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2479亿元,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448亿元,同比增长7.9%。
图1:2011-2016年医疗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产品结构分析,在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中,影像诊断设备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近几年均保持在40%左右,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次是各类耗材,占据20%左右的市场份额;骨科及植入性医疗器械、牙科及其他类器械也占据不小份额。
图2:2016年医疗器械市场产品种类格局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二)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进口垄断
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上,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是不争的事实。医学影像设备属于中高端医疗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保障,常见的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包括:超声成像设备(usg)、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磁共振影像设备(mri)、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设备(ct)以及核医学影像设备等。随着临床需求和现代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声影像技术从应用初期的一维a型和m型超声成像发展到了实时灰阶二维b型超声成像,逐步发展至目前的全数字能实时回放的三维、四维超声影像系统。在超声成像领域的主要供应商包括通用电气、飞利浦、日本东芝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此外中国企业迈瑞医疗也占据一席之地。
在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中,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85%的检验仪器、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跨国品牌所占据;而保守估计,西门子、ge和飞利浦三大外资公司分食了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
目前,在我国,以pet/pet-ct为代表的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多年来一直被gps(通用电气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三大跨国公司的产品所垄断。
图3:高端影像产品pet/pet-ct中国内各品牌占有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再以中国超声诊断设备市场为例,gps(通用电气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占据国内约60%市场份额,ge和飞利浦由于技术领先,合计在中国超声市场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次是西门子、迈瑞、日立等企业。自2016年开始,超声国产小龙头的增长都显著超过进口品牌的增长,也超出行业增长,随着控费的大主题不断执行,国产设备以其优异的性价比逐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尤其是在走量的设备上,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此外,虽然受到行业监管趋严和品牌效应的影响,规模较小的创业型企业发展前景相对不乐观。但在传统的普通彩超设备,虽然龙头企业具有品牌、成本、规模效应等特点,使得小企业难以分羹,但是在一些具有特色的功能细分产品领域,可能在未来小企业也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整体上,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在国家支持和企业努力下取得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影像诊断设备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个别产品,如超声、监护等设备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也逐渐显现。但是,在以ct、核磁共振等为主的大型设备领域,由于全球市场长期被跨国公司垄断,我国高端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性能相比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临床使用时间较短,国际市场认可度较低,对外出口目前仍处于弱势。
(三)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九成以上是中小型企业,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
据有关统计,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838家,其中产值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近90%,即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国外产品在大部分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我国高值耗材市场,大部分被进口产品垄断。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充分竞争市场,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国外医疗器械产品全面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竞争主体数量不断增加。相比国际市场,国内市场集中度较低,呈现出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偏弱、产品竞争同质化等特点。
然而,随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的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扶持,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逐步健康发展,同时涌现出一批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将逐步完成进口替代。
二、医疗器械出口
(一)医疗器械出口增长
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较2016年增速明显,各大类产品进出口均实现增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420.6亿美元,同比增长8.09%,突破400亿美元大关。
2017年,医疗器械出口扭转2016年下跌态势,表现出温和上扬的趋势——同比上涨5.84%,出口总额217.03亿美元,达历史新高。
(二)美国是最大出口国
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从出口国家和地区分析,在出口额排前10位的全球市场中,除了第三位的中国香港下降3.88%外,其余9大市场的出口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对美国出口额为58.38亿美元,同比增长5.84%,美国是中国医疗器械第一出口大国。其次是日本,出口额为14.78亿美元,排第二位,同比增长4.61%;增幅最大的市场为韩国,增长19.04%,出口额为6.58亿美元,排在第六位。
此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疗器械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20%左右。其中,对印度、俄罗斯、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出口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分别为7.51%、5.05%、1.52%、3.86%。俄罗斯曾是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增速较快的市场,但由于其近几年经济下滑,出口曾严重受挫。2017年,随着俄罗斯经济有所回暖,我国对其医疗器械出口同比增长5.05%,逐步走出低谷。
2017年,除印度、俄罗斯外对其他金砖国家的医疗器械出口也呈现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其中,对巴西出口增幅高达32.72%,出口额3.94亿美元。说明我国生产的医疗器械满足金砖国家的市场需求,具备很高的性价比和竞争优势,蕴藏增长潜力。
(二)中低端产品仍为主导
出口额虽然增长,但目前我国出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中,仍以低值耗材、中低端产品为主,产业对原材料和劳动力等低成本要素依赖很大。2017年,在医疗器械217.03亿美元出口中,以按摩保健器具、医用耗材敷料为主的前十大出口产品占据我医疗器械出口总额的44.5%。其中,按摩器具出口额达22.92亿美元;注射器、针、导管、插管及类似品的出口额就达到12.45亿美元,注射器的出口额为6.84亿美元,氧气治疗器、人工呼吸器等治疗用呼吸器具的出口额为5.92亿美元,药棉、纱布、绷带等止血材料的出口额为7.69亿美元,高压发生器、控制台等的出口额为5.63亿美元。
中国虽然有2000余家获得出口认证的企业,但大多数企业在规模、品牌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又缺乏核心技术,对外出口只能以oem为主,缺乏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总体处于不利地位。令人欣喜的是,我国一些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正努力向高端市场突破。比如国内研发团队规模最大、综合开发能力最强的迈瑞已经在国内高端监护仪市场占有率达49%,五分类血球仪、全自动化仪和彩超等核心产品的部分自主创新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高端耗材产品龙头山东威高也正在通过与美敦力的合作提高技术和品牌,渗透高端市场。
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竞争越发激烈,尤其在出口环节,低价竞争问题日趋严重,依靠降价提量以拉动出口额增长趋势明显。
随着国际产业加速转移,中国将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部分原先依赖进口的仪器设备正逐步实现国产替代进口。近几年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在国家支持和企业努力下取得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影像诊断设备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个别产品,如超声、监护等设备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也逐渐显现。但是,在以ct、核磁共振等为主的大型设备领域,由于全球市场长期被跨国公司垄断,我国高端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性能相比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临床使用时间较短,国际市场认可度较低,对外出口目前仍处于弱势。
(四)广东、江苏和浙江占60%
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省(区、市)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广东、江苏、浙江3省的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60%。此外,前十大出口省份中除了上海、辽宁,其余省份的出口额增长显著,湖北、山东、安徽3省出口额增幅均超10%。
三、拟征税清单是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全面“狙击”
按照汇率6.3计算,出口在整个医疗器械的销售收入总额中占约56%。而对美国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7%。整体上,一半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出口,多于四分之一出口到美国,可见出口、对美出口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之大。
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的拟征税清单中,占据中国出口十强榜单的产品,如注射器、针、导管、插管及类似品,氧气治疗器、人工呼吸器等治疗用呼吸器具,药棉、纱布、绷带等止血材料,高压发生器、控制台等产品均在列;出口额增长较显著的产品,如心脏起搏器、闪烁摄影装置等产品也在列;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强或大幅提升的产品,如矫形或骨折用器具,口腔设备与材料如牙钻机、牙科用x射线应用设备、假牙等产品亦在列;不断成长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如超声波扫描装置、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等产品还是在列。
如此种种,说明特朗普政府发动的贸易战,不仅仅是要打击《中国制造2025》中所列高性能医疗器械的崛起可能,而且还为了遏制中国现有出口大户的医疗器械产品。短期内广东、江苏和浙江相关的医疗器械出口企业,包括一些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龙头企业,将会受到不小冲击。美国对华技术转移限制,使得行业自主创新更显得尤为重要。医疗器械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决不能顺应美国要求而减弱扶持政策,继续坚持产业升级之路,而应进一步加大国家扶持国产高性能医疗器械的决心和行动,出台更多激励医疗器械行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加速医疗器械国产化应用。
附录i:医疗器械行业范围
医疗器械行业主要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的358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包括3581-3589。具体如下所示:
代码
类 别 名 称
说 明
中类
小类
358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3581
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
指用于内科、外科、眼科、妇产科、中医等医疗专用诊断、监护、治疗等方面的设备制造
3582
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
指用于口腔治疗、修补设备及器械的制造
3583
医疗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制造
指医疗实验室或医疗用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的制造
3584
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
指各种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等医疗专用及兽医用手术器械、医疗诊断用品和医疗用具的制造
3585
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制造
指各种治疗设备、病房护理及康复专用设备的制造
3586
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
指外科、牙科等医疗专用及兽医用假肢、人工器官、植入器械的制造,还包括矫形器具的制造
3589
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指外科、牙科等医疗专用及兽医用家具器械的制造,以及其他未列明的医疗设备及器械的制造
附录ii:2017年中国市场医疗器械top供应商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营产品
国别
1
飞利浦医疗
呼吸机、制氧机、雾化器
荷兰
2
罗氏诊断
血糖仪、采血笔、试纸
瑞士
3
美敦力
起搏器、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