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改革抓住8月份的尾巴,毫无悬念落地,但是似乎并没有完成预期。除了一部分人自嘲达不到征税起点外,按照现在的生活水平,3500到5000的涨幅实在不能说减掉多少负。
更讽刺的是,从以往来看,税制改革,基本上属于改一次,税增加一次。此次税制改革,究竟是减负还是让我们负担更重,现在来看还是难说。
关于中国的税率
除了个税的起征点,遭更多吐槽的是中国的税率。
从缩小贫富差距的角度讲,纳税义不容辞,但是我国45%的税率确实过分。老老实实交税的,也就只有拿着死工资的那部分人,富人们享受低税率,微商、网红等逃税逃成千万富翁,留下一群工薪阶级,本身工资不够高,扣税扣到怀疑人生。
中国税率最不合情理的地方在于,个税采取高额的累进税率,这就意味着,靠着劳动力拿工资的那部分人,税率最高,而靠钱生钱的富人们,凭借财产所得,税率最高才20%,甚至一些其它渠道的财产是不用交税的。比如,个人持有上市公司股份一年以上的,股息和红利所得免税;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免税;股票转让的溢价所得免征所得税。
这也是很多明星们选择的合理避税方式,让老老实实工作拿工资,被扣税45%还被骂收入畸高的那群人情何以堪?
另一个20%的房产税,远远低于个税上限的45%。长此以往下去,人人都只向往股市和楼市的一夜暴富,做实业的最苦也挣钱最少,这是中国实体经济迟迟难以推进的原因。
社保改税,小微企业 double kill
除了税改,还有一件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就是将个人社保划归到税务局,由税务部门进行征收。
下面是今天最火的一张图,虽被澄清算法是错误的,但是也说明了问题,起征点上调后,到手工资反而比降税前少了。
社保对于职工而言,本来是一项福利,但是移交给税务局之后好像变成了我们的义务,顺理成章把社保实质变成了税,并且还需要比以往交更多。
这种实际意义的转变,映射了背后的一个现实,“社保”账户里真的是没什么余粮了,不然也不会想方设法剥夺劳动者本就不多的财富。
在社保设立之初,中国尚在人口红利之中,赡养比为5 : 1 ,财政压力并不大。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赡养比例一降再降,2016年赡养比例为2.9 : 1, 2017年赡养比为2. 73 : 1,养老金所带来的隐形债务将会是比地方债更加头疼的事。
企业不改革,无法存活
巨大的财政压力,巨大的征收空间,提升社保征收率也就是必然的结果,这也是税务机关代收社保的根本原因。
个税政策并没有为没有让员工减轻多少压力,对企业来讲,看似增值税率降低,但是事实上,封锁企业避税通道,加上社保的严格监管,中小企业的成本大幅度提高,企业如果不进行改革,在这样的现状下,将寸步难行。
智能经济模式的未来
不改革只有死,税制改革,让中国企业认清了现实,智能化经济模式,倒逼中国经济转型。
中国过去的经济模式偏向重资产、重人力、重管理,重平台,轻运营。在人力红利消失、人力成本逐渐上升的今天,这种经济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中国的发展。
原来的企业可能需要100号人,智能经济模式下的企业,10个人就能够发挥100个人的力量;原来工厂一个车间30号人,现在1个人通过智能、数据、算法的力量可以管理3个车间。
机器不需要交社保,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企业成本,更保证了人的安全性以及工作的效率。剩下的一部分人,可以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轻资产,轻平台,轻人力、重运营的转型成为发展的必然。
未来经济的本质不是人,是通过数据、算法、深度学习从而产生的人的智慧的集成。一人创造的财富应该是复制裂变呈几何式增长的,而不能是简单累计的人口数量。
税制改革或许不够合理,未来应该怎样走,整个社会同样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