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招工难”,难在哪里?老百姓来告诉你……

每逢春节,许多大城市平时熙熙攘攘的街道都格外冷清。这个时候,想在路边找个营业的饭馆,那都是奢望。为了能够在节后,尽快恢复正常的营业状态。一些用工单位,初五刚过就开始 “招兵买马”了!
更有甚者,正月初一依然“孜孜不倦”地在qq、微信等一些平台上,发送着“招工信息”……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很多营业中的店铺不断上演“一人多用”的工作画面。比如,同一位员工,一会儿在收银台上收钱,一会又跑到后堂去端盘上菜,还得抽空去门口接待客人进店。这般情形,让一些进餐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这种现象,每年春节过后,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像这样,用工单位节后迟迟招录不到员工的情形,就是“招工难”,也称“用工荒”。
也许有人说,“每年那么多务工人员,怎么可能招不到工人呢?等几天,过完年,应聘的人就多了。” 真得是这样吗?……
一家私营业主说,今年一定要努力招够员工。去年初十招工,结果发现熟练工早被“抢光了”又不愿意招生手。后来只好找亲戚帮忙,才凑合干了一年。得了教训,今年赶早出来招人,但同行也来了几家招工的。所以得想办法吸引人才,除了提高工资,福利上也要下功夫才行。
这名私营业主,只是节后企业招工的一个缩影。大多企业招工基本遇到的都是类似难题,即“熟手没有了,生手不想要”。有人建议,把工资提高,还怕招不到人?是的,提高工资固然能招来人才,但如果这个成本高过利润了,还要继续提、继续招吗?显然是不可以的!
其实,抛开大的格局,即“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之类的因素。老百姓求得就是一个温饱,一个安稳。由于体制的制约,外来务工人员,很难在打工地找到“归属感”。
不说别的,单说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想购买养老保险,必须回到原住地办理相关手续。而很多务工人员,远离家乡,回一趟家不说各种车费,光时间就得很长一阵子。这期间没有收入,家里的生活怎么维持?回到家乡各种手续又得办理几天时间。一来一去,对于这些农民工,真得是折腾不起呀!但是养老保险也是很重要的。
终于,过年有时间了,也回家了。但全国都放假了,时限也过了,谁给你养老手续啊?
如此反复,打工者很容易产生“疲倦感”,不由得想着在家乡谋生计,不再选择出来。而不出来的这部分人,大多数都是有数十年工作经历的人,也就所谓的“熟手”。这样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就形成了“招工难”的局面。
如果企业业主,能够设身处地站在打工族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妥善解决之。员工经济稳定,吃饱睡好,谁会想要离开呢?说不定,还会常常带人来找工作呐。在我身边有一位老板,他的公司,在我的记忆里,从未出现过“招工难”这种事儿。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做的?
平时,这位老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及时给员工提供帮助。年末,也会给员工发红包,以示奖励。春节放假前,召集员工提出宝贵意见,制定整改计划。年后归来,会上提到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至少也会有所改善。
在一次年末厂址搬迁过程中,全厂二百多名员工基本全部一起跟着走了。这可是一次跨省的大搬迁啊!迁址前,老板先在新厂附近,盖了员工宿舍,又给员工预支了一个月的工资。并承诺,对于那些因搬迁,造成背井离乡的员工,将给予补助、报销车费等相应福利。
这样员工没了后顾之忧,走到哪里都踏实。凡事都有“公司”这棵大树可依靠,务工人员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够了。后来,还听说,这个公司半年后就走上正轨,一年扩大规模,然后给员工每人发了一部手机……当然,这都是后话。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策略,但无论如何,“留住人才”消灭“用工荒”,企业才能充满活力,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