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范围及程度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会计目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会计目标虽然是人们主观认识的结果,但它并不是一个纯主观的范畴,会受到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性质。研究会计目标对会计的实践工作以及会计准则的制定既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又有较大的实践价值。目前在我国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且标的研究仍处于见仁见智的状态,必须在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要求基础上,辩证认识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作为一种主观愿望,其实现范围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而其实现程度则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 拨动开关
一、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
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在会计理论界并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可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在目前仍然处于各抒己见、尚未有定论的局面。纵观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受托责任派”和“决策有用派”。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换言之,会计应向委托人报告受托人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并以反映经营业绩及其评价为中心。其依据是,资源所有者将资源的经营管理权授予受托人,同时通过相关的法规、合约和惯例等来激励和约束受托人的行为,受托人接受委托,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经营并通过向资源提供者如实报告资源的受托情况来解除其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学派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它在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格外重视损益表。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换言之,会计应当为现时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投资和信贷决策及其他决策的信息。其依据是,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在资本场介入的条件下,资源所有者对受托资源有效管理的关注程度会降低,转而更为关注所投资的企业在资本场上的风险与报酬。决策有用学派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即要求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更关注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信息。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是互有关联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是实质,决策有用是形式。受托责任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提供反映受托责任的信息是会计的根本目标。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我国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应定位于决策有用。
二、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范围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结合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情况下,只能从实力所能及的范围(从其固有的职能)方面来谈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或财务会计目标。脱离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力所能及的范围或说其固有的职能来谈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或会计目标,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没有相关职能的情况下,来要求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来谈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迫使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不得已而为之,其最终结果只能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金融风险、投资风险、决策风险的替罪羊和受过人。因为只要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影响金融、影响投资、影响决策的因素是众多的,会计信息只是影响金融、影响投资、影响决策等众多因素的其中之一,而且也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即使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得出的财务会计信息也真实、可靠,但债权人和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蒙受损失,使原本为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成为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