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普洱茶的树龄越来越被茶客们作为判断普洱茶的重要指标之一。每每听到一些茶虫在问:这个茶的树龄是多大?为什么大部分的普洱茶迷们都有“树龄情节”呢?在普洱茶的茶树年龄里,到底藏这哪些故事呢?
普洱茶树龄怎么划分,又有什么区别?
1、千年野生古茶树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树龄千年以上,极其稀有。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所制晒青绿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
2、大茶树
滇南茶区的少数民族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一般情况下,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就品饮经验而言,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
3、原生态古茶树
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
4、生态古茶树
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5、老茶树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不够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6、小茶树
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7、台地茶树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在普洱茶树龄百年以上,且比较有名的古茶树有哪些?
我们知道茶树起源于第三纪宽叶木兰,普洱市景谷县它是唯一发现宽叶木兰化石的地方。经测定,化石距今约3540万年。如今存活在景谷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
其次,则是镇沅千家寨古茶树群,千家寨有棵普洱茶树王。关于这棵大茶树,具说已有2700年的树龄了,人们称之为茶树王。
千家寨·普洱茶树王
然后是景东,它也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比较有名的地方,无量山、花山芦山自然保护区,这些地方茶树随处可见,树龄800年以上,时间也很长。
墨江树龄在600—800年之间的古茶树,发现于大山梁子,它位于那哈乡阿那村格昨组,离大田十一二公里,靠近绿春县牛孔乡,这块茶地约300亩,树龄三四百年的有800棵。
墨江·大山梁子
邦崴过渡型古茶王,树龄1700年,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邦崴村。
邦崴过渡型古茶王
孟连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孟连县勐马镇的腊福大黑山。据悉,该山最高海拔2603米,现存原始森林58万平方公里,是普洱市境内中缅边境线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其中有8万多亩的面积上分布着古茶树。而古茶树的标准是至少100年以上。
西盟,据考察,西盟县境内存活有古茶树共五大群落总面积19.5平方公里,均混生在阔叶原始森林中经测量,最大的一棵古茶树树高18米,基部树围2.8米、胸经0.89米,冠幅6.5米。树形高大,树姿直立,茶树树龄待考。
西盟古茶树
宁洱,困鹿山有古茶树,还有皇帝的御茶园,有条件的话,可以步行2个小时,看看演员张国立认养的一棵古茶树。
困鹿山·茶祖
江城,境内发现最古老的一株野生古茶树。经测量计算,这株野生古茶树根径围有2.68米,长有三个岔枝,岔枝径围分别有1.06米、1米、0.64米,树高9.2米,古茶树枝叶茂盛、长势良好。
以上地区都有古茶树,而且都很有名,树龄还不低。
如何判定古茶树的树龄?
目前为止,普洱茶树的树龄并没有普适而准确的检测方法。这里梳理一下目前所能用到的方式,供大家参考。
对于年代较近的茶树,比如百年左右的茶树,可以通过访谈的方法。因为村里的老人家即使没有赶上种茶树,但幼年时肯定会感受到茶树的变化。
对于年代在二百年以上的茶树,用访谈的方法就不行了。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查找文献来辅证。我们熟知的南糯山茶树王就是通过文献记载论证其树龄在八百年以上的。
有一些方法的测定相对准确,比如“生物锥”法,通过微创方式取到树心标本来测定树龄,不过这个对古树有破坏,常常需要多次取样,而且在测定百年以上的古树时,准确率较低。另外一个方式是ct扫描,这个方法操作难度大,成本高,尤其对于高龄古树可靠性也不理想。所以这些方法基本也用不上。
我们现在经常听到千年古树,千年万亩古茶园等等说法,其中大多经不起推敲,不过这个太较真儿也没多大意义。
下面昆仑提供一种比较简单的茶虫们在日常品饮中,判断大致树龄的参考标准:
判断茶树树龄得从这三个方面来看:
茶气:
树龄越老内涵物质越多,茶气越重。
汤的质感:
在相同的年份下,越润越滑粘稠度越高,树龄越长。
叶底:
同是头春茶的条件下,叶片薄,叶脉清晰凸出。当然特例除外,人工栽培过渡型就不在此例。韧性好,不易揉捻碎,拉扯不容易断;叶片的锯齿越稀疏,齿牙越浅,甚至看不出,说明树龄越高。
当然,这种方法仅供判断大致的树龄及茶叶的品质。对于“树龄情节”我们无妨心态放宽一些,对树龄的问题应知其大概,对于明显的浮夸可以避而不谈,对于适度的演绎可以听之任之,树立正确的品饮价值观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