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茶性喝茶?喝了这么多年茶竟然都喝“错”了?

爱茶之人,不可一日无茶,每天还会变着花样来喝。
但我要说喝了这么多年茶,其实你们都喝“错”了,是不是此时很多茶友们都会顿时觉得“平地一声雷”?
但别急,我们且来看“错”在何处?
不按体质来喝
我敢说大部分的茶客们在喝茶之前都没有想过自己是什么体质的问题。
在中医上,将人的体质划分成“平和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过敏体质”九大类,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做了一张体质表,大家可以在细分自己适合喝什么茶之前先来看下自己是什么体质。
弄清自己体质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茶性
其实茶叶本质属性是味苦性寒的,是因为不同的加工方法,从而改变了茶性。就像西湖龙井与九曲红梅,都采自同种茶树,但因制作工艺的不同,有了绿茶与红茶之分,其茶性也不尽相同。
《本草纲目》中也有详细记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
我们都知道按照发酵程度的不同,茶叶被分为了六大类,而就是这发酵程度为茶定了性。
六大茶类的茶性
性寒:绿茶、黄茶
性凉:白茶
性平:青茶
性温:红茶、黑茶
搞明白了体质也弄清了茶性,那么我们就接着往下看,找找属于您的那杯茶。
性寒的绿茶:西湖龙井、安吉白茶、洞庭碧螺春等。
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饮用。天热、心躁之时品饮,给人清凉爽新之感。绿茶有很好的防辐射效果,非常适合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
性寒的黄茶:君山银针、蒙顶白芽、霍山黄芽等。
功效与绿茶大致相似,但黄茶更为醇厚。
性凉的白茶:白毫银针、寿眉,白牡丹等。
适用人群和绿茶相似,但“绿茶的陈茶是草,白茶的陈茶是宝”,陈放白茶经过转化,茶性亦从原来的寒逐渐平和,具有润燥的效果。
性平的青茶:大红袍、武夷水仙、凤凰单从等。
适宜人群最广。有不少好的乌龙茶,特别是陈放佳的乌龙茶,会出现令人愉悦的果酸,中医认为酸入肝经,因此有疏肝理气之功,但脾胃有病症者不宜多饮。
性温的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祁门红茶、滇红茶等。
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年龄偏大者饮用。
性温的黑茶:云南普洱茶、安华黑茶、广西六堡茶等。
能去油腻、降血脂;脸黑无光泽,背脚冰冷,腰痛,精力衰退者,饮此茶为好。
但注意根据体质喝茶,只是为了茶友们可以更好的根据自己身体状况来挑选最适合自己的那款茶,而不是说我是这种体质,那么其他的茶就不能喝。
不按时令喝
中国的饮食文化就是不时不食,其实喝茶也是如此。
四季的旋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科学饮茶也需顺应四时,一般来讲,春暖花开,正应季的绿茶是在合适不过的。
炎炎夏日,白茶或生普,有益于解暑降燥、清凉心神。
秋天讲究平和,青茶不寒不热,有助于解秋燥,生津平气。
而寒冷的冬季,红润怡人的红茶、甘醇滑糯的熟普,以及醇厚甘甜的老白茶,恰能驱散湿寒,暖身又暖心。
不按身体状况来喝
喝茶,还要看身体状态的即时变化。
当身体状态良好时,自然更容易享受到喝好茶带来的“喉吻润”“发轻汗”“肌骨清”“两腋习习清风生”的感受。
而当健康状态不佳时,对于喝茶时间以及喝什么茶,要有一定的考虑。
比如处于经期、孕期、产期的女性朋友适合饮少量淡茶。
患有神经衰弱的人,不要在临睡前饮茶。
脾胃虚寒者,不要饮浓茶。
在服药期间,应避开饮茶时间。
怎么样,从今天起,就一起开始“对症”喝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