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产品设计上的曲线进化历程(3)

. 古田路九号
如前,这几个词语浪漫主义理性主义 主要是来划分而用。前面两篇是铺垫,这一篇是交流的主要内容。
在()中说到了震惊,那么什么是震惊,大概可以描述如下,比如在理性主义时期,当你去想接下来会是怎样风格的设计,很难想,而当它出了新产品,耳目一新为一震,就是它就是它为二震,知其过程为三震,当然性能好,可以一直震下去。
回到曲线,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也透露着将在产品上出现新的曲线和边缘形式,先看几个对比图:
代和代的侧面比较,仔细看哪里发生变化。
代和的侧面对比,侧面变化很明显,但也请仔细比较。
代和 代的侧面及背面的比较。
从上面几个图的比较可以发现过度的曲线发生了变化,比如 本来上表面是一个平面,这个平面的四角有圆弧过度,但是第代不仅四角圆弧过度,而且四周有了曲面过度,反应在侧视图上就是一条曲线过度。 的侧试图中过度曲线,用感觉来说,就是过度更平缓,而在 上连续曲线跨过脊背走向了正面。
而这些过度的曲线不再是理性主义时期的圆弧过度,而是倾向于自由曲线,我们在说浪漫主义时期时,也是自由曲线,但比较可以发现有所不同,此时的自由曲线更克制。圆弧过度你可以简单描述,比如说的过度,但是自由曲线如何描述呢?至少口头上现在没有什么能描述。
我们可以看一个示意图:
为一个四边形,为一个加了圆角,看上去和类似,就是自由曲线的过度。上面的这些绒毛代表着曲线的曲率变化(类似触角线的长短示意此处曲率半径的倒数),即表示一条线上不同位置的弯曲程度。那么和看上去差不多,为什么曲率变化情况就不一样呢?没兴趣下面一段可以略过。
~~~~~~~~~~~~~
熟悉软件估计都知道这是因为一个是切线连续,一个是曲率连续。这里也不详谈,可以引入上的一些文章, : , 形式周期表:曲面的秘密语言以及在产品设计中的意义,链接(感兴趣可以一读)。这篇文章从自然界说到产品设计,关于不同类型的曲面,最后页说到了,在这里引入那里的一张图来示意不同类型的连续的曲面带来的不同的视觉体验。
上面依次为位置连续切线连续以及曲率连续,位置连续即两面或两线相交,切线连续即两面或两线相交并相交处的切线方向一致,曲率连续即两面或两线相交并相交处的切线方向一致并曲率大小也相同,通常我们用连续,连续,连续来简称(当然有等更高级的连续,依次叫做曲率变化率连续,曲率变化率的变化率连续,曲率变化率(+)的变化率连续)。那么在视觉上是有什么不同体验,看上去三个不同方块上光线形成的倒影的边线的情况,可以看到倒影的边线断开了,倒影的边线连接着,但是有尖点,而不仅连接上而且光滑过度,这就是差别。其他请查找相关或者 曲面的一些资料。
的这篇文章在说的时候,是以不同的连续情况(或)出发的,但是这里我想把前后的变化放在不同曲线上讨论,毕竟看上去是圆弧过度的也可能是连续,比如说上面几个黑方块的第个就是连续,但是曲线看上去还是和圆弧过度差不多,对我们来说,前后差别最大的不在于交接点,而是曲率的变化,比如黑块,,比较,同差别更大。
~~~~~~~~~~~~~
随着新版的推出,曲线也发生了类似如上所举的, ,这样的变化,我们先从感觉上再来体验一下从理性主义时期到 时期不同曲线(曲面)过度的直观体验。我们可以从上查找一些图片,可以看到人们非常着迷于新的设计。
那么这两中曲线(曲面)有什么差别吗?各人有自己的体验,总的来说,圆弧过度有时会让我们感觉是模拟时代的东西, 能够把它做到亲和力以及有一点雅致,但是和自由曲线过度的 相比,后者更有时代感,更薄同时更富张力,更有技术性的优雅之感。
除了自由曲线的过度,还有就是细节对与曲线对于的烘托作用。
在理性主义时代的产品,比如,我们总是看到相交于点的三面相交都是圆弧过度,带来一种柔和饱满的感觉,而新 则更富有攻击性,用我们以前的词形容,就是亮利,或者说。从上面这个图我们从上到下可以看到几条锐利的边界线,最上的一条刚好能衬托住顶上的弧面,而下面几条突出了的整体感,工艺的品质。
另一个增强的整体感,工艺的品质的细节,当然首先是功能性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