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影评:特效进步 思想滞后

如果观众抱着和好莱坞较劲的念头去看这部影片,结果只能是给自己添堵。片中的许多特效确实看起来难如人意,甚至有些山寨的味道。但是,如果仅仅以国产片的水准来衡量的话,也可以说导演冯小宁的努力没有白费。作为一部海战片,尤其是海军对垒场面占据了影片将近一半时间的情况下,还能将影片打造得有一定的冲击力,可以说冯导确实是费了一番心思。
不过,客观而言,这部影片最大的问题并非因为特效的落后,而是在思想和观念上的滞后。本片导演冯小宁多年来一直坚持主旋律电影创作,也获得了不少官方的肯定与支持。这部《甲午大海战》未曾上映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电影频道的传媒大奖,这便是典型的体现。也正因如此,这部影片最终难逃很多主旋律影片都具有的“意义大于内容”的问题。
整部影片,几乎是以流水账的形式,按照中学历史教材里的内容和顺序,将甲午战争的经过做了一个影像式的重现而已。和上世纪60年代的同题材影片《甲午风云》比起来,半个世纪的距离也未能使本片在思想上有多少创新之处,依旧是一个简单的腐朽统治导致失败和技不如人的问题。再辅以爱国将领的个人悲情和冲天的炮火来冲击观众,却不知在当下的社会中,此手段已经难以真正令观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