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线梯队的头部房企,万科a一季度表现不俗,增长超出市场预期。深圳贷款论坛
4月27日晚间,万科a公布了2020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4777亿元,同比下降12%;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15%。
3月以来,头部房企销售率先出现好转,逐步进入修复期。
万科a业绩逆势增长
万科a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房地产业务实现结算面积31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营业收入3936亿元,同比下降 64%。实现合同销售面积8848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13788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43%和77%。
此前,在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万科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祝九胜表示,需求被压抑了以后,它会释放,只是节奏是有待观察的。全年销售下降是小概率,但行业毛利率下降是大趋势。
万科a一季报指出,受到疫情影响,一季度开工、竣工节奏有所放缓。一季度实现新开工面积7088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5%,占全年开工计划的243%;实现竣工面积 24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9%,占全年竣工计划的73%(2019年同期为72%)。
截至一季度末,和附属合并报表范围内有45801万平方米已售资源未竣工结算,合同金额为65989亿元,较去年年底分别增长68%和83%。
东北证券研报称,预计万科a2020年竣工面积33193万平方米,较2019年实际竣工面积增加约10%。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万科a3月销售已恢复至同期9成+水平,为后续加速拿地提供保障。在现金流量表上,销售回款持续且稳定高于融资回款。
项目开发方面,万科a一季度新增开发项目11个,总规划建筑面积2397万平方米,权益规划建筑面积1876万平方米。
在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万科a方面曾表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始终关注客户,围绕“有人住、有人用”投资原则谨慎投资,量入为出,保证现金流安全,保持手中有余粮。
多家上市房企业绩下滑
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晚,a股共有27家房地产上市披露一季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1528亿元,同比增长024%;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10646亿元,同比下降5%。营收、净利与上年基本持平。
房企之间则出现较明显分化。其中,9家房企报告期内出现亏损,以中房股份为代表的部分房企已经彻底剥离房地产主业。沙河股份报告期内实现扭亏。8家上市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余9家虽然实现盈利,但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相比之下,万科a、金科股份、荣盛发展、华夏幸福等大型房企表现优于其他中小房企。
头部房企销售情况好转
虽然已发布一季报的房企数量有限,但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房企发布的3月份销售简报中注意到,3月以来,头部房企销售情况出现好转。
万科a3月份实现合同销售面积3781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5494亿元。2月份的合同销售面积则是1732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2803亿元,合同销售金额近乎翻倍。
3月,在包头、乌鲁木齐、、兰州4个地区新增加开发项目4个,需要支付地价3932亿元。
图片来源:万科a公告
得益于网上促销,中国恒大销售情况稳中有增。3月,实现合约销售面积69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355%,实现合约销售金额为6208亿元,同比增长131%。2月,其合约销售面积为5138万平方米,合约销售金额为4473亿元。
融创中国3月合同销售金额由2月的约1221亿元增至约3092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由2月约889万平方米增至约2287万平方米,3月的销售均价为13520元平方米,2月则为13730元平方米,均价有所下降。
保利地产3月实现签约面积201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幅度由2月的3057%减少至2886%;3月实现签约金额27370亿元,同比下降幅度由3994%减少至3057%。
销售有望在二季度修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1963亿元,同比下降77%,降幅比1-2月份收窄8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6015亿元,下降72%,降幅收窄88个百分点。
销售方面,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219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3%,降幅比1-2月份收窄13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9%,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36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351%。商品房销售额20365亿元,下降247%,降幅比1-2月份收窄112个百分点。
财信证券研报称,3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 98134 万平方米,同比下跌 3661%,随着疫情控制稳定,商品房成交开始复苏,回到去年同期约6-7 成水平。且2月下旬开始,疫情控制相对稳定,陆续有项目复工,未来行业供货有望于二季度复苏,同时叠加需求恢复,二季度商品房成交可期。
华泰证券研报称,截至4月1日,全国售楼处复工率达 9273%(住建部数据);3月数据显示,全国首套、二套房利率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流动宽松有望继续传导。预计4月以及二季度销售修复可以预期,但考虑到疫情对经济以及居民收入影响,以及疫情管控可能仍在中期持续,预计下半年仍将面对压力,在“三稳”预期下,政策改善空间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