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林姓家族中,不仅把忠、孝作为传统家风,而且还十分重视对宗族子弟的教育,使之从小即具备报效国家或承传家业的良好素质。这种特点,并非为一时一地的林姓家族所拥有,而是具有普遍意义,是林姓人的另一种家风。好名字大全
林氏家族重视族人教育的家风的形成,一方面可以认为是由于家族本身的需要,另外也是为了使族人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更好地报效国家如在一些地方的林姓人中,流传着无林不开傍的俗谚,便是说林姓因为重视教育而使族中人才济济,以至在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中都能榜上有名,甚而给人留下了没有林姓人便无法发榜的印象显然,这也是一件能够使林姓人引以为荣的事情
其实,林姓作为一个由古代圣贤而来的优越姓族,很早便表现出不同一般的特征,前文所说的九龙门、十德堂等,便是这一特征的最早展现,至唐代时,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天下英才的选官制度正式确立,士人们在这种制度下学而优则仕,纷纷通过科举的途径进入仕途,一举成名天下知,并借以完成光宗耀祖的夙愿,于是乎,在这种背景下的林姓族贤。首先由名列莆田九牧之一的林藻进士及第,开了榜上有名的先河,此后便是累世相继,英才辈出,无林不开榜的传说也因此得以形成。所以,在明代曾有人这样评价林姓说:林姓世柞延绵,名满天下,称文献邦,科第蝉联,致身立朝,忠贞节义之人非常多。世人所谓无林不开榜,所指便是如此,如今,无林不开榜早已成为林姓中人才多、官员多的代名词,传遍大江南北和海内外许多地方。
像无林不开榜一样,林姓中还有一些称赞族中人才济济的说法。如在流传于今天泰国一带的一本林姓著作中,就这样概括历史上的林姓人才说:宋明两代时,仅福建一省的林姓人,高中进士或仕历显宦的就有一百数十人,人数之多,影响之大,在全省名列第一。所以在一些姓林的人家中,便有以下这样的盈联,叫做四宰相十二状元,七封侯三千进士。这是何等的辉煌和荣耀啊!"今天,尽管我们已无法确指这四宰相十二状元,七封侯三干进士究竟是谁,但仍可想见林姓在当日的荣华,所谓的八闽第一也完全当之无愧,对此,在林姓中较有影响的《西河九龙族谱》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并用诗的形式加以概述,写道:奎星开景运,海宇振文风。长林有华裔,英迈人中龙。奕叶相承读有膻,簪缨继世相辉联。子而又子贵且贵,孙而又孙贤且贤。我看贵室多显宦,都是莆田青紫半。父子联科不乏官,兄弟同榜无间断。有兄抱艺献金台,有弟挟策步金阶。倘自燃藜意气高,会见名高龙虎榜。
读了这首诗,林姓当年人才济济的盛况又一次重现在我们眼前。
林姓中关于人才的自豪和咏叹,除上述提到的以外,又有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和国师三祭酒等说法。这里所说的三代五尚书,是指明朝时生活在濂江(今属广东)一带的林姓人,在林瀚和林燫三代人中,连续出了五位尚书,其中林瀚任兵部、吏部尚书,他的儿子林廷昂任工部尚书,林廷机任礼部尚书,孙子林燫任礼部尚书,林烃任工部尚书。一门之中像这样三代相继、连续出了五位尚书,无论是在林姓还是在其他姓氏中都不多见,当然应该引以为荣。至于七科八进士和国师三祭酒所指究竟为何,我们还要进一步地考证,但大抵也是林姓值得称道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