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名誉权怎么处理判几年刑期
侵害名誉权一般只有情节严重且构成侮辱罪、诽谤罪等犯罪的,才会被判刑。一般情况下,侵犯他人名誉权的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 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二、名誉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按照民法的有关规定和精神,侵犯名誉权需具备以下4个构成要件:
1.行为人实施了以侮辱、诽谤、宣扬他人隐私等方式诋毁他人名誉的行为。
侮辱是指以书 面、口头等方式公然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例如:使用下流、肮脏的言语辱骂对方,在文章中利用贬低人格的语言攻击对方等。诽谤是指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并加以张扬、散布。宣扬他人隐私,造成一定影响的,也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2.行为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后果。
具体包括:受害人社会评价的降低,这一结果应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应当只是受害人主观上的一种自我感觉;受害人精神遭受痛苦,这一结果虽无法量化,但实实在在地表露于受害人的外部行 为;受害人财产受到损失,如因无法工作而导致收入减少,丧失原已确定的演出机会而无法获得报酬等。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即损害后果是由于侵权行为所直接引起。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即行为人主观上有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故意或过失,如出于发泄不满、报复他人等目的而故意或过失实施侵权行为。上述4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三、哪些行为侵害名誉权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1.侮辱行为;
2.诽谤行为;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
4.评论严重不当。
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