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前与死后的伤是可以鉴别出来,生前的伤以及死后的伤的鉴别是对尸体进行检验,从而对生前损伤与死后的伤进行区分,主要按伤的本身是否存在生活反应。那么如何鉴别死后的伤?下面请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如何鉴别死后的伤
生前损伤与死后损伤鉴别是指在尸体检验时,对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的区分。主要依据损伤本身是否具有生活反应。生前损伤的原始现场,可见喷溅状的血迹,尸体周围有较大面积的血泊,血泊中可见凝血块。死后受伤或移尸伪造现场时无上述特征。
二、生活反映的基本标准有
(一)全身性的生活反应。生前损伤,首先是出血明显,不论是内出血或外出血,伤者出血部位有凝血块存在。内出血,体表呈贫血状态,解剖胸、腹腔可发现积血及凝血块。其次,解剖尸体时,若发现空气栓塞、脂肪栓塞以及静脉内有泥沙、油垢等异物,都可以为判断生前损伤提供依据。
(二)局部性的生活反应。生前损伤,创口哆开较大,特别是横断肌纤维更是哆开明显。同时在着力受损部位,往往可见皮下组织有出血斑或血肿。如果伤后未立即死亡的,还可发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现象,外观可见红肿;死后作解剖,组织切片镜检,可见损伤部位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水肿,白血球浸润于血管周围等改变。
(三)现场血迹分布。
三、生前伤与死后伤的肉眼区别
生前伤:是活体受暴力作用所造成的损伤。
死后伤:死后受暴力作用所造成的损伤。
(死后伤可能为犯罪行为的继续,例如割取尸体的耳朵、舌头、外生殖器等,亦可为尸体肢解从而方便毁尸灭迹,也可为掩盖真正的而死亡原因。)
二者的区分涉及到一个重要概念就是生活反应,是指当暴力作用与机体时,损伤局部及全身皆可出现一定的防卫反应。
(一)出血
生前损伤出血,流出的血液即可聚集于损伤局部组织内,亦可沿组织间隙流注到远端组织疏松部位;而出血量的大小与损伤的严重程度、受损的血管种类和大小等有关。
死后损伤出血:死后损伤出血量一般不多,常局限于损伤局部,很少向周围组织流注,亦无血凝块形成。
(在基层法医的实际应用中,检验出血部位有无血凝块、有无血栓形成是鉴别比较常用的方法。)
(二)组织收缩
活体的软组织大多存在一定的紧张度,当暴力作用于活体的局部组织形成创时,创缘的结缔组织、肌肉、血管等均可发生收缩,使创口哆开。相关研究表明在死后短时间内形成的创亦可见组织收缩,随着死后时间延长机体组织难以发生收缩。
(三)炎症反应
活体损伤后随着机体的自身保护机制、会出现肿胀、创口随着皮肤的屏障的破坏可出现感染、痂皮形成。而死后损伤由于血液不在流动和细胞死亡,机体保护机制难以激活,相关现象更难以出现。
(四)异物移动
人体内发现吸入或吞咽异物是确定生前伤的指标之一,因为只有活体才具有吞咽及呼吸功能;但死后在解剖中也可发现异物的分布,但是与生前吸入在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机体生存与死亡只是一个状态的转换,对于濒死期的损伤的鉴定是比较模糊,随着两者时间间隔的拉长鉴定效果可得到不断提高;生前伤与死后伤在二次交通事故中责任的划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小编对如何鉴别死后的伤的相关介绍。比如人在生前出现的伤在原始现场会出现喷溅状的血迹,尸体周围会有比较大的血泊,血泊中有凝血块,人如果在死后受伤,包括移尸伪造的现场是没有以上的特征。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