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结案后多久执行及执行程序

民事案件结案后一般会立即执行,并在六个月内执行结束,如果是非诉执行案件,则是在三个月内执行结束。民事案件结案后的执行程序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权利人申请执行、人民法院立案审查、人民法院准备执行、人民法院着手执行、执行终结五个阶段。
一、民事案件结案后多久执行
民事案件结案后一般会立即执行,如果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而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
二、民事案件结案后的执行程序
民事案件结案后的执行程序如下:
1.申请执行。
生效法律文书中享有权利的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执行。权利人应当在执行时效内申请执行,如果有一方是是自然人的为1年,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为6个月。
2.立案审查。
法院应在7日内审查完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不予受理;符合条件的裁定予以受理,交付相关费用后,开始进入执行程序。
3.执行准备阶段。
人民法院一周内应做好执行前的准备工作。
(1)督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判决。
(2)采取措施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
4.执行实施阶段。
由人民法院执行实施组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如搜查、查封、冻结、划拨等决定。
5.执行终结。
三、民事案件结案后申请执行需要的材料
民事案件结案后申请执行需要提交如下证明材料:
1.申请执行书。申请执行书中应当写明申请执行的理由、事项、执行标的,以及申请执行人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
2.生效法律文书副本。
3. 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公民个人申请的,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法人申请的,应当提交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其他组织申请的,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和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
4.继承人或权利承受人申请执行的,应当提交继承或承受权利的证明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