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类型sata,主板中磁盘阵列类型 为SATA是什么意思

1,主板中磁盘阵列类型 为sata是什么意思2,硬盘接口类型ata和asata有什么区别3,硬盘有哪些种类sata 是什么意思1,主板中磁盘阵列类型 为sata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 硬盘是串口的... 你的这种是串口硬盘阵列,比ide的硬盘稍微快一点,但是效果不明显,但是sata的硬盘可以支持热插拔,等等功能串口高速的,现在服务器都用这样口的硬盘sata意思是说高速串口
2,硬盘接口类型ata和asata有什么区别 区别很大!你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内容!希望你能明白!sata硬盘 串行ata,是inter发布的外设产品中采用的接口类型。它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资料,在同一时间点内只会有1位数据传输。这么做可以减小接口的针脚数,用四个针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第一针发出,第二针接收,第三针供电,第四针接地)。能降低电力消耗,减小发热量。有较新的sata100,支持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100mb/s,ibm的deskstar 75gxp及deskstar 40gv就是第一次采用此ata-100接口类型的产品。2001年推出的sata1x标准产品,达到150mb/s。另外,一台电脑同时挂接两sata接口的硬盘,没有主、从盘之分。 ata硬盘 ata是最早的ide标准的正式名称,实际上是指连在硬盘接口的硬盘本身。ata在主板上有一个插口,支持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可分为ata1、ata2、ata3和ata4。ata1规定了pio模式(3.3m/s)和4种dma模式。ata2是对ata1的扩展,增加了2种pio和@种dma模式,最高16.7m/s;ata3支持pio4,没增加更高速的工作模式,但引入了简单的密码保护安全方案和s.n.a.r.t;ata4就是现在常用的ultraata/ultradma/ultradma33/ultradma66/ultradma100。这个新标准将pio4下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提高了,在总线占用上引入了新技术,减少了cpu的处理负荷。其中的ultraata100是目前主流桌面硬盘采用的接口类型。
3,硬盘有哪些种类sata 是什么意思 按照接口类型分,这是通常的分类方法: 1、ide硬盘,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硬盘,所有操作系统都默认支持,通常的pc主板上有2个ide接口,每个接口可以接2个ide硬盘。目前的技术支持的最大传输率为133m/s 2、 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与并行ata相比,sata具有比较大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可以在较少的位宽下使用较高的工作频率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带宽。serial ata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 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ec,这比目前最块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 3、 scsi硬盘,scsi是小型计算机的接口技术,后来移植到pc机上,scsi接口的特点是支持的设备类型众多,不光是硬盘,还支持光驱、打印机、扫描仪、读卡器、磁带机等等。且scsi接口扩充能力强大,每个scsi接口可以接入15个设备。scsi接口有自己的独立芯片,其读写数据不需要经过 cpu,占用cpu资源很少,所以速度非ide、sata可以比拟的。目前最快的scsi硬盘传输速率为320m/s,硬盘转速为15000转。scsi 硬盘多用于服务器和专业工作站,其价格高比ide和sata硬盘高很多。 所有操作系统安装scsi硬盘都需要驱动程序,尤其是除windows2000/xp/2003之外的系统,安装scsi硬盘尤为复杂。 按照盘片尺寸来分: 1、5吋盘,目前已经基本见不到了,前几年有一款昆腾(被迈拓收购的一家公司)的“大脚”硬盘就是5吋的,其外形尺寸较大,目前已经被淘汰了。 2、3.5吋盘,目前大多pc机使用的硬盘,包括ide、sata、scsi等各种接口,是台式机的主流硬盘尺寸。 3、2.5吋盘,即笔记本硬盘,市面上的移动硬盘都是这种硬盘,其体积小巧,但转速比台式机硬盘低,ide/sata硬盘转速通常为5400转、7200转等,而笔记本硬盘转速通常为4400转,主要是为了减少发热,所以笔记本硬盘的传输速率比台式机硬盘要低一些。笔记本硬盘没有scsi接口的。分scsi和sata两种! scsi与sata是硬盘的两大接口类型。长期以来,两者可以说互不侵犯,和睦共处,但如今,情况似乎有了变化。 当串行化的潮流向pc架构涌入时,ata突然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无论是物理特性还是逻辑功能,都较以往有了重大的突破。pata至sata的转变甚至也让高高在上的企业级人士刮目相看。尤其是万转sata硬盘出现,使sata vs.scsi的话题再次成为了用户争论的焦点。 那么,现在的你又该如何选择呢?个人用户我想就不用说,巨大的价格差距比任何理由都有份量。因此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在企业级应用中,scsi与sata的利弊取舍。 一、可靠性: 这可能是企业级用户最为关注的话题。在这些方面很多人一直有个误区,即scsi=高可靠性、ata=低可靠性。其实,硬盘的可靠性是与接口无关的。接口在硬盘上就是一块pcb电路板,而决定产品可靠性的更多的是那些硬盘的其他可更换的组件、如磁头、马达、轴承、伺服系统、磁头臂以及磁盘。使用与scsi硬盘相同的组件加上ata接口电路完全可以达到相同的可靠性级别。wd raptor硬盘就可以提供120万小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和5年质保。 二、性能: scsi硬盘目前的最高转速可达15000rpm,sata硬盘则是10000rpm,更高的转速可以获得更高的寻址速度,这永远是高转速硬盘的优势。但15000rpm并不是市场的主流,就目前最高采用率的scsi硬盘而言,仍以10000rpm为主,此时raptor与之相比完全不处劣势。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接口速度:scsi目前最高的水平是320mb/s,sata是150mb/s。但scsi总线是共享的,sata则是点对点的,这就意味着当scsi通道内的硬盘实际带宽总和超过320mb/s时(目前scsi硬盘数据传输率最高在75mb/s,4块scsi硬盘就基本达到了实际带宽总和),scsi总线反而将成为瓶颈。sata则没有这个问题。举个例子来说,5块scsi硬盘系统的数据传输率仍然是有限的320mb/s 然而5块sata的系统则能够达到750mb/s。 命令队列: scsi的标记命令队列(tcq?d?dtagged command queuing)功能是相对于pata的绝对优势,但这也只能怪pata并没有发挥ata完全的优势。自1998年ata-4规范开始,就加入了tcq功能(实际上是cq)。在sata硬盘时代,wd公司率先在raptor上支持了这一技术。而新一代sata硬盘也将会支持sata-ii标准中的本机命令队列(ncq?d?dnative command queuing)技术。raptor虽然支持的是pata中的相关功能,但在性能上已经展露头脚,著名的硬盘网站storagereview.com在将其与希捷cheetah 10k.6 scsi硬盘对比测试(使用支持tcq的promise sata150tx4 sata控制器)后得出结论?d?d“sata命令队列和sata raid具有和scsi命令队列及scsi raid同样卓越的潜力为服务器市场带来利益。”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虽然raptor的tcq只支持32级队列深度,但不要以为scsi的256级tcq能全部发挥作用,事实上很少有硬盘能真正用上256级命令队列。 三、容量与成本: 这方面显然是sata占优了,看看目前scsi与sata硬盘各自的最大容量,你就深有体会了。sata硬盘已经达到400gb,而计划上市的scsi硬盘只达到300gb的水平。而且sata硬盘的价格更加便宜。这就意味着在同一总容量下,用户可以使用数量更少的sata硬盘,从而节约总成本。storagereview.com在对比完西部数据raptor与希捷cheetah 10k.6 scsi硬盘之后表示?d?d“基于sata系统的成本比scsi降低了百分之四十之多,的确非常显著”。 除此之外,sata硬盘还具备热插拔能力,并且可以在接口上具备很好的可伸缩性,如在机架式服务器中使用scsi-sata、fc-sata转换接口,以及sata端口位增器( port multiplier),使其具有比scsi更好的灵活性。另外,一些专门用于服务器领域的专业技术也完全可以应用于sata硬盘,如wd的raptor就采用了可以感应高速旋转所产生的振动并校正磁头寻址的旋转加速前馈技术(raff?d?drotational accelerometer feed forward)以确保在高转速提供应有的性能,同时它还具有类似于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