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治理不善时,可能导致炭疽病或叶枯病发生,可喷洒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此外,若发生根结线虫危害根部,可施加3%的呋喃丹颗粒剂防治。
夏季扦插相宜用当年半木质化的新梢,最好使插穗带一小段一年生枝的枝踵,除去下部叶片,下端切口可用500mg/l的萘乙酸溶液浸泡5分钟左右,然后进行扦插。在阴蔽的环境和20~25℃下,喷水保湿,3~4周即可生根。
春季扦插选取1~2年生健壮的枝条,剪成长10厘米左右的插穗,每个插穗要带有3~4个节。除去下部叶片,插入潮湿沙床中。插后留意遮荫,适时浇水,温度保留25℃左右,20~30天便可生根,50天左右就可上盆栽植。
以扦插为主。扦插繁殖在春、夏季均可进行,但以春季为最宜,成活率高。
盆栽植株宜2年换盆一次,可于春季萌发新芽前进行换盆,换盆时可施加一些基肥,以保持植株健壮,叶色鲜艳美观。红背桂生长适温为20~28℃,越冬温度宜15℃以上。秋、冬季节可适当修剪,以保持良好的株型。
盆栽时,盆土宜用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泥土。栽培治理较轻易,夏季应置于荫棚下养护,可保持叶色浓绿;冬季可适当增加光照。平时保持盆土潮湿即可,防止盆内积水引起病害。生长期可每月施肥一次,夏、秋季要加施少量的磷、钾肥或淡饼肥水。也可将家禽粪晒干后磨成粉状,随浇水施入盆内。同时,为保持盆土的微酸性,适时浇一些淡矾肥水为宜。平时浇水要适当,新梢发出前要少浇水,保持泥土含水量在40%左右即可;新梢发出后至7~8月间盆土含水量宜为60%~70%,保持泥土潮湿,但忌积水。为进步空气湿度,盛夏季节还应迟早向叶面喷水。
喜暖和、潮湿、半阴的环境,畏强光直射,不耐寒。喜肥饶、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泥土,忌水涝。
常绿小乔木,多分枝,高1~2米。单叶对生,偶互生或3叶轮生。叶长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缘具细锯齿。叶表面浓绿色,有光泽,叶背鲜紫红色。穗状花序小,黄色,腋生。其栽培变种有:绿背桂(e.c.cv.viridis):叶背面绿色。
红背桂又名紫背桂、青紫色。大戟科,土沉香属。原产马来西亚岛屿,我国早有引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