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单反怎样拍出夜景霓虹效果
看你的问题应该是想问如何把灯光拍出脱尾的的效果吧?那一楼的答案应该是正确的。因为灯是不会动的,而脱尾的效果就是一端静一端动,那你只好调低快门速度,然后动相机来产生脱尾的光感效果了,但所拍的图像所有的都会有脱尾不仅仅是灯。那就加彩虹镜。我家的机器今天送来、可惜去北京我用不到。。。p档下,测光模式用点测光,然后中央点对准霓虹灯,这样曝光就比较准确。
2,单反夜景怎样拍出人像清晰背景灯光朦胧的效果
用最大光圈5.6拍摄,人像要半身的,不能拍摄全身,人离背景灯光要足够的远。这样灯光就会漂亮一点。这是用我自己70焦距2.8光圈拍摄的,其实用105 5.6在相应的位置也可以拍摄出这样的效果最重要的是灯光要离开镜头够远,人最好是半身的,效果才明显你的镜头最大光圈不够大,无法做到完全虚化背景。夜景人像清晰需要闪光灯补光,背景虚化的方法和要求是,1.大光圈,注意光圈数值和实际大小是反比,数值越小的实际大小越大 2.长焦距,外拍人像的话一般85-135这个焦段比较好 3.近距离,相机离拍摄物尽可能近一点 4.被摄物与背景距离,尽可能远一点。希望能帮到你,满意记得采纳噢光圈不够。。。除非你打灯。。。。不是闪光灯使用数码相机的自动功能,多半不会产生太大的虚化背景的效果。夜景拍摄你所说的效果,一是大光圈、二是长镜头。光圈对背景的虚化,至少要f/2.8以上;而长焦距镜头,一般应当在全幅135mm,aps-c相机85mm以上的长焦。而如果用这样的焦距拍摄,可能曝光不足,会自动打闪光。还是改为手动吧。第一,感光度调到手动,选择200度即可。第二,白平衡打到手动,以5000度为标准,试拍再增加或减少,主要看拍摄距离和闪光灯的照度(有另加闪光灯?或相机自带的闪光灯)。第三,打到m挡控制光圈与快门速度,要根据拍摄距离选择光圈,距人物近光圈就小一点,比如f/16,如果较远,光圈适当大一点,比较f/5.6-8。快门速度也不能太快或太慢,比如:1/60秒,或1/100第四,对焦点选择手动,横拍可放到左或右1/3处,取消自动对焦。第五,镜头至少用到85mm以上,甚至10mm,镜头越长背景虚化的效果越好。试拍几张吧,学会看取景框里的曝光补偿表,中间为标准,闪烁的为你所选的,不可按标准进行调节,因为不包括闪光量和闪光距离。这是个关于焦距和光圈的问题,具体告诉你怎么拍得了,对焦对在人脸上,背景灯光到人物的距离远远大于相机到人物的距离就行了...
3,单反夜景拍摄 单反夜间人像怎么设置
关于快门速度的控制和选择,说得通俗一点,快门就相当于遮挡在胶卷前面的一张帘子,根据门帘打开的大小来决定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强弱,将这个大小控制用时间来控制就是所谓的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和光圈f值一样只能表示部分参数,15的意思是1/15秒,而30则表示1/30秒,要比1/15秒快出一倍;相应的,60代表1/60秒。在较慢的快门速度下,第一帘幕数值表示快门的打开速度,而第二帘幕使之则表示快门的关闭速度。但在较快的速度下(如1/125秒或更高)两个帘幕一起移动,只让一道狭小的光线从胶卷的一端投射到另一端。快门速度越快,允许光线进入的裂缝就越窄,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就越少。在有些相机上,快门帘幕为垂直移动设计,不过原理也是一样的。还是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如何选择合适的光圈值。选择不同的光圈值,允许光线穿过镜头的孔径就会有所不同。孔径越大,穿过的光线就越多,反之则越少。当你将光圈值设置为最大时,光圈值的度量值f的数值为最小。而当你逐渐关闭镜头或缩小光圈值时,对应的数值就会越来越大。而这恰恰会让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为什么孔径越大,数值越小;数值越小,孔径反而越大呢?其实f值的大小并不是全部光圈值的大小,只是部分而已。比如f-8的光圈值实际上要比8大一些。其实只要接受这个观点,这一现象还是比较容易记忆的:数值越大,孔径越小;数值越小,孔径越大光圈值设置为f-4、快门速度为1/500秒时曝光效果和光圈值为f-5.6、快门速度为1/250秒的效果一样。这时可能又有读者出来认为“我的相机为自动设置,可以自动找到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最佳结合点,所以不需要对它们进行设置”。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尽管你的相机为自动设置,但你能保证它每次使用不会出现差错吗?所以大家在使用自动相机时,每次使用时都得注意相机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如果你能做到这点,相信你的摄影技术一定会有很大提高,即使见了专业摄影师,也不用低声下气的讨教摄影技巧了!其次,是要曝光准确。抛开为了表现特殊意境而制造的特殊效果,基本上以光圈优先模式,采用平均测光即可获得正确的曝光量。如果这样无法达到我们需要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快门优先模式,或者全手动(m档)对快门速度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配合适当的光圈,快门速度在2-4秒之间,即可获得类似车流“水丝”这样的特殊效果。 tip:同时也要注意,过长的曝光时间也会增加画面噪点,尤其在没有降噪功能的机器上尤甚。这点就很奇怪,的pro90is有8秒曝光,而在没有降噪功能的o记2100身上却有个16秒!看过8秒长曝的片子,那哪里还是夜景么。到处都是“繁星点点”。 一般情况下拍摄夜景是不需要打闪光灯的。因为闪光灯的有效距离有限,无法将所要拍摄的全景照亮。但如果是拍摄夜景人像的话,则需要打开闪光灯,并选择慢同步模式,以保证人物和背景都获得足够的曝光。除此以外,为了使拍摄的景物层次更加清晰,通常我们都使用最小光圈拍摄。对于某些相机而言,这样还可以额外获得灯光的星芒效果。注:由于相机的区别,产生的星芒强度和形状有所不同。一些相机很难产生美丽的星芒。 这些只是拍摄夜景的一些基本技巧,对于具有全手动功能的相机来说,通过曝光时间的不同,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效果。夜景人像比较难拍。首先,拍摄模式选择光圈优先,一般光圈5.6-8,感光度100,评价测光,先对着景物测光,记住曝光时间。第二,转到m档,调好光圈和曝光速度。第三,人站过去,打开机顶闪光灯实拍。闪光灯给人曝光,剩下的时间,人不动,相机给背景曝光。观察一下结果,人的亮度不合适就调整闪光补偿,背景亮度不合适就调整曝光时间,试几次就可以掌握了。
4,如何拍夜景
拍摄风景类夜景:1、要固定机身(例如上三角架),将iso值降到最低(要尽量低),然后把光圈收小至f8——f16,快门尽量慢(2秒以上很正常),然后设定为自拍模式(倒计时自动快门)。这种方法是最传统的拍摄夜景方法,画质也是最好的。2、不固定机身,用手握相机。iso尽量大,光圈也要大,那么快门就可以快一点了。但是这样,iso的提高,会使颜色不纯;而光圈不收小,也不能营造灯光的星芒。总的来说,效果不如方法1,总算堪用。拍摄人像或者近景:1、固定机身,用闪光灯,开慢同步闪光模式。被摄对象也不能乱动。这样就又能拍清人,又能拍清背景。2、手持机身,不用慢同步闪光,就会照清主体,背景会变黑。3、手持机身,高iso大光圈,以确保快门。这样画质会差点。拍摄夜景须知::拍出光鲜的夜景必须要有一个三脚架,因为夜景要长时间曝光(通常3秒以上)用光圈优先(av)模式,把光圈调节到10以上,但不要用20以上的最小光圈,成像会比较软,小光圈的景深大,锐利,还会带来星芒效果(就是光源向四周发出的星状光束),快门速度由机器决定,如果觉得有过曝倾向就换m档,提高快门速度。iso用低的,100,200都行,再往上就不要用了,噪点会很多,毕竟不是全幅。如果画面中灯光面积比较大用评价测光最好,如果夜景集中在某一区域就用重点测光,把取景框中心对准灯光测光,锁定曝光,再构图,晚上的灯光比较复杂,所以相机的白平衡会不准,没关系,我们用raw格式拍摄,无所谓白平衡,回去后在电脑上慢慢调整。或者直接用jpeg拍摄也行,先用相机拍摄一张自己手心的照片,一定要让手心充满取景框,不用对焦,目的是那手心代替18度灰卡,用自定义白平衡导入,就可以得到较准确的白平衡,可以带上一根快门线,用反光板预升模式,把机震减到最小。上面说的都是原则,参数的大和小,以及具体数值,都要根据个当时的光线环境来设置,一般在测光准确的前提下以曝光提示值0为最佳。想拍出星芒效果的要做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寻找适合的拍摄场景,对于城市夜景来说,容易出星芒的就是点光源,比如最常见的路灯,我们可以在夜晚的马路边需找合适的场景2使用相机的a档,在能保证安全快门的情况下将相机的光圈调节至f8以上,这是出星芒效果的关键(小光圈)。如果实在光线不足,只能适当地提高iso感光度,一般的dx画幅的数码单反iso建议不要超过1000,否则会影像画面的纯净度3最后就是开始构图。将画面中的点光源纳进取景器,将相机拿稳定(或者三脚架固定好)之后,按下快门即可得到一幅漂亮的星芒效果照end夜景效果二:失焦效果1失焦效果的第一步骤和拍摄星芒效果的要求一样,那就是在夜色中需找合适的圆形点光源。稍有不同的就是失焦效果的点光源最好拥有绚丽的颜色,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效果2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把相机的镜头的对焦模式切换到mf或者af/mf模式,因为失焦就是故意的让焦点不在主体上而营造出的一种朦胧美效果,如果不手动对焦的话相机自身是不能完成的3把镜头调焦环转至最长焦端,手动调整镜头的对焦环,直到自己在取景器里能看到比较喜欢的失焦效果就好。光圈的选择就比较随意,一般来说小光圈的话既可以出星芒效果又可以兼有失焦,很是不错end夜景效果一:光路效果要拍好光路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相机固定好,手持基本是达不到稳定的要求的。所以需要一副稳定坚固的三脚架(太轻的三脚架甚至一点风都防不了)。选择的场景最好是能看到车流穿梭的地方,比如人行天桥既然有了三脚架那关闭相机的防抖是重要的,因为在足够稳定的情况下开启防抖反而会影响画面的稳定,造成模糊。以尼康的镜头为例,将vr置于off既是关闭防抖选用相机的m档,为保证长时间曝光,选用f13甚至以上的小光圈都没问题,快门模式使用b门或者自拍模式,为的是防止按下快门瞬间的机身震动。然后开始看着取景器构图,与此同时调整曝光时间至取景器里的曝光条指示正常,最后按下快门,快门未闭合之前不要移动相机。之后,便能得到好看动感的夜景光路图了
5,单反相机拍摄夜景时怎样设置最好
单反相机夜景拍摄技巧:1、街景灯光拍摄设置拿出相机,将相机的a档在保障不曝光的情况下把光圈调成f8.0或以上,如果光线充足,则可以适当递降,光线不足时,可以调节感光度。然后固定好姿势聚焦灯光拍摄,该设计可拍摄美丽的夜灯;2、失焦拍摄设置同样将光圈调成f8.0及以上,然后接下去是最重要的,将对焦模式调成mf模式,如上图,之后再把单反相机的调焦环调至最长,之后慢慢调节对焦环变看镜头取景,调至自己满意的效果即可固定相机后拍摄。这样设置能让镜头中的画面失焦,从而拍出朦胧的夜景;3、车流拍摄效果设置准备一个三脚架,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然后将相机的vr设置关掉(调至off),即关闭防抖功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画面模糊,有三脚架的情况下不需要开启防抖。之后将相机调至m档,m档的作用是增加曝光时间。随后光圈不要继续用f8.0,改为f13或以上小光圈都行,在拍的时候记得使用b门或者自动拍摄,因为用手按压快门会产生振动,容易造成画面模糊。设置好后,看看镜头取景效果,如果不是很满意则调节曝光时间直至画面满意后,再按下快门即可。关于快门速度的控制和选择,说得通俗一点,快门就相当于遮挡在胶卷前面的一张帘子,根据门帘打开的大小来决定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强弱,将这个大小控制用时间来控制就是所谓的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和光圈f值一样只能表示部分参数,15的意思是1/15秒,而30则表示1/30秒,要比1/15秒快出一倍;相应的,60代表1/60秒。在较慢的快门速度下,第一帘幕数值表示快门的打开速度,而第二帘幕使之则表示快门的关闭速度。但在较快的速度下(如1/125秒或更高)两个帘幕一起移动,只让一道狭小的光线从胶卷的一端投射到另一端。快门速度越快,允许光线进入的裂缝就越窄,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就越少。在有些相机上,快门帘幕为垂直移动设计,不过原理也是一样的。 还是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如何选择合适的光圈值。选择不同的光圈值,允许光线穿过镜头的孔径就会有所不同。孔径越大,穿过的光线就越多,反之则越少。当你将光圈值设置为最大时,光圈值的度量值f的数值为最小。而当你逐渐关闭镜头或缩小光圈值时,对应的数值就会越来越大。而这恰恰会让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为什么孔径越大,数值越小;数值越小,孔径反而越大呢?其实f值的大小并不是全部光圈值的大小,只是部分而已。比如f-8的光圈值实际上要比8大一些。其实只要接受这个观点,这一现象还是比较容易记忆的:数值越大,孔径越小;数值越小,孔径越大 光圈值设置为f-4、快门速度为1/500秒时曝光效果和光圈值为f-5.6、快门速度为1/250秒的效果一样。这时可能又有读者出来认为“我的相机为自动设置,可以自动找到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最佳结合点,所以不需要对它们进行设置”。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尽管你的相机为自动设置,但你能保证它每次使用不会出现差错吗?所以大家在使用自动相机时,每次使用时都得注意相机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如果你能做到这点,相信你的摄影技术一定会有很大提高,即使见了专业摄影师,也不用低声下气的讨教摄影技巧了!其次,是要曝光准确。抛开为了表现特殊意境而制造的特殊效果,基本上以光圈优先模式,采用平均测光即可获得正确的曝光量。如果这样无法达到我们需要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快门优先模式,或者全手动(m档)对快门速度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配合适当的光圈,快门速度在2-4秒之间,即可获得类似车流“水丝”这样的特殊效果。 tip:同时也要注意,过长的曝光时间也会增加画面噪点,尤其在没有降噪功能的机器上尤甚。这点小编就很奇怪,小编的pro90is有8秒曝光,而在没有降噪功能的o记2100身上却有个16秒!小编看过8秒长曝的片子,那哪里还是夜景么。到处都是“繁星点点”。 一般情况下拍摄夜景是不需要打闪光灯的。因为闪光灯的有效距离有限,无法将所要拍摄的全景照亮。但如果是拍摄夜景人像的话,则需要打开闪光灯,并选择慢同步模式,以保证人物和背景都获得足够的曝光。除此以外,为了使拍摄的景物层次更加清晰,通常我们都使用最小光圈拍摄。对于某些相机而言,这样还可以额外获得灯光的星芒效果。注:由于相机的区别,产生的星芒强度和形状有所不同。一些相机很难产生美丽的星芒。 这些只是拍摄夜景的一些基本技巧,对于具有全手动功能的相机来说,通过曝光时间的不同,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效果。楼主千万不要看楼上的…我已经眼花了…晚上拍照片,简单的来说就是要让镜头进足够的光,就是进光量要足,那么要调大光圈,放慢快门速度,你放到125,光圈降到5.6看看,再不行就继续降…咯咯…我就是学摄影滴…还望采纳哦…
6,如何拍摄夜景尼康单反相机d610
由于夜晚和白天的光线截然不同,而且夜晚的光线十分复杂,除了夜空自身的光还有城市内的各种星火,很多玩单反的朋友都对如何拍夜景很感兴趣但是也此问题十分头疼!单反相机如何拍夜景1.如何防止糊片:必须具备脚架,因为夜晚光线不足曝光时间较长,如果是手持的话几乎不能达到水平的效果,如果为了避免拍摄出的照片废片率,拍夜景必备脚架是基本条件。2.夜景光圈应用:夜景拍摄的光圈应用和白天一样,为了拍摄更清楚的成像可以用f10以上,如果为了突出主题可以使用f2.8-f5.6之间。3.快门应用:把相机放在云台上,弄好取景后,把相机的光圈调到想要的光圈后,根据相机自动调节来设置快门响应时间,一般以按下快门2-10秒左右为宜。4.也可以使用遥控快门进行操作。下面六个步骤会帮助让你拍摄美丽的夜景。步骤一 切换到手动曝光模式手动模式可让你有10到30秒的快门速度随意控制,通过改变光圈来整体曝光,也可以使用b门来进行更长时间的曝光。步骤二 设置低感光度iso选择最低的iso,这样可以使您能够得到足够的快门速度慢。步骤三 拍摄的raw格式拍摄raw文件格式,它可以让你微调数码暗房曝光和白平衡,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步骤四 使用降噪开启你相机的降噪功能(大部分数码单反上都有此功能),有助于得到噪点少的图像。步骤五 减少震动打开你相机的反光板预升功能,以免拍摄时,反光板引起不必要的相机震动。步骤六 使用快门线使用快门线可以用助于b门的拍摄,也可以保持相机的稳定。夜拍也讲究拍摄地点 夜景拍摄还要讲究地点的选择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可以说夜晚炫目的灯光是进行夜景拍摄的前提条件,没有灯或灯光稀少,物体就不能表现出来,或表现不清楚。有了足够的灯光,不仅可以使物体呈现层次,也可以使画面更加明亮和清晰。因此,选取合适的拍摄地点是相当重要的。夜拍器材有些讲究 虽然任何一部数码相机都可以拍夜景,但是器材的差别最终会决定片子的效果差异。首先要有一部提供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功能、曝光补偿功能的数码相机。由于四周灯光容易干扰拍片的效果甚至形成光斑,数码相机的遮光罩则可以轻松地解决上面的问题,如果没有遮光罩的话也可以临时用大一点的书或其他物体遮挡。此外,夜景拍摄中大部分时间都需要长时间曝光,手持拍摄基本上是不可能,因此需要使用三脚架以固定相机。如果相机备有快门线或者遥控器的话则更易拍出清晰的片子(如果两者皆没有的话,可以尝试使用相机的自拍功能),像奥林巴斯5050随机配备这类小附件,在夜景拍摄中会大有用处。对于新手来说,没有三脚架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地选取路边的栏杆或者半人高的围墙作固定相机之用。当没有任何依靠的东西时,可以尝试使用高感光值和大光圈进行手持拍摄。夜拍实战技巧 目前许多中高档的数码相机都提供p(自动)、a(光圈优先)、s(快门优先)、m(手动)曝光的拍摄模式,此外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提供了场景拍摄模式,最常见的模式就是夜景模式和微距模式两种。对于新手来说使用有夜景拍摄模式的数码相机进行拍摄是最方便和有效的方法。如果你的相机没有提供场景拍摄的模式,那么在拍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光圈与快门 一般情况下,除了特别需要,我们都喜欢使用较小的光圈值(大概f8至11左右)以增加曝光时间。较小的光圈可以令远景与近景画面同样清晰与细致,特别是商店橱窗的霓虹灯招牌可以清晰的显示,否则霓虹灯招牌就会形成一团光,看起来模糊不清。有意思的时,只要曝光时间足够长,路上的行人就不会出现在照片里(原因是人群在移动,在长时间曝光下,人的身影便变得不明显),而行驶在路上的汽车则会形成一道道光的影子(光圈值f7、曝光时长12秒、iso值160)。如果你想要以夜景中的人群为拍摄的主体,那么就得使用较大的光圈(f5.6左右,太大会使背景虚化)或者使用高感光度(iso)来提高快门速度。进行准确的测光 相信拍摄夜景最令人觉得困难的地方就是测光了。当拍摄远距离夜景时,黑色的天空会影响相机的测光读数,使拍摄出来的照片曝光过度。此外,如果在拍摄时受到射灯或其他强光影响,某种程度上照片便会曝光不足。大部分数码相机都备有多种测光模式,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测光模式。因为不同的测光模式会直接影响照片的曝光准确度。为了拍摄迷人的夜景,最好在拍摄时适当地做一两级曝光补偿调整。如果使用快门优先或光圈优先模式进行拍摄时,很多时候也会出现曝光过度的现象,这时如何调整曝光补偿值就得由大家去多多尝试了。如何使用白平衡 拍摄城市夜景,设定白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夜晚城市街道等地多是由白炽灯、荧光灯和水银灯等不同色温的人工光源混合照明的。白平衡的不同设定会对画面色调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用自动白平衡拍摄时,由于构图的变化和光源的不同,画面色调会产生很大的变化,难以获得理想的色调,所以拍摄夜景时最好改为手动设定白平衡。如果在街道灯光下拍摄夜景,为使画面获得暖色调效果,最好把白平衡设定在阳光模式,由于阳光模式在这种光源条件下强调橙色的暖色调,画面具有童话般的梦幻气氛,比用自动白平衡拍摄的效果好得多。当拍摄夜景把白平衡设定为白炽灯模式时,白平衡会对灯光的红色调有所控制,画面成冷色调,基本能比较真实地再现夜景本来的色彩。同样,夜晚在街道、商店前的广场等地拍摄各种造型的灯饰时也可以把白平衡设定为阳光模式。阳光模式能强调橙色,画面成暖色调,使夜晚气氛非常浓厚。如果用白炽灯模式拍摄,它会对白炽灯的暖色有所控制,画面显得有些发白,缺少夜晚的气氛。用自动白平衡模式拍摄的灯饰画面,虽然灯饰显得非常清楚,但夜晚的气氛淡薄。除拍摄街道夜景外,人们还经常以街道夜景为背景拍摄人物。拍摄夜景人物首要特被注意被摄人物是处于何种光源下,根据所处光源正确设定白平衡。一般来说,拍摄夜景人物基本把白平衡设定为阳光模式,尤其在冬天,画面会成暖色调。如果设定为白炽灯模式,虽然人物肤色和衣服颜色还原都比较正常,但画面略带冷色调。如果在电灯光源下拍摄人物设定自动白平衡时,画面会带一点红色调,同时自动白平衡还会对背景其他光源自动进行调整,所以整个画面的色调比较平整。在水银灯光线条件下拍摄夜景时白平衡宜设定为强调绿色调的白炽灯模式,画面中的天空和荧光灯等都呈现蓝色调,所以在水银灯照明光源条件下要想强调冷色调,白平衡以设定白炽灯模式,画面效果显著。如果设定自动白平衡模式,会对水银灯的绿色调有所控制,画面略呈黄色调,缺少水银灯照明下的特有气氛。另外,夜幕降临之前为使画面获得品红色调,可把白平衡设定在荧光灯模式,画面具有浓厚的黄昏气氛。夜景中的对焦 由于普通数码相机对焦感应器对于低反差和低亮度的景物难以准确对焦,所以在进行夜景拍摄对焦时,尽量将对焦点对准明亮的景物上,对准焦点后再锁定焦距进行构图。当然也可以切换到手动对焦,利用lcd来查看对焦的效果。大概估计景物和相机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lcd的数值显示,选择合适的焦距。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在拍摄夜景时最好避免使用闪光灯,这样会破坏现场的气氛,并且一般的随机闪光灯在夜景拍摄中也起不到太大作用。想要拍出好的夜景片子,除了多拍之外,还要多看别人拍的片子,从中学习拍摄的技巧与方法。
7,单反相机如何拍夜景人像
三角架+闪光灯。具体方法是,取较小光圈,一般8就可以(目的是要比较清晰的背景),然后根据背景光线情况调整速度,夜景的话一般是会到1秒以上。然后再根据主体(人物)距离,调节闪光灯强度,以对主体(人物)恰当曝光为准,可以先多试几张。拍照时,闪光灯开启,对主体对焦,按快门(同时闪光)。这时很关键,要求被拍照的人尽量保持不动,直到快门释放完毕,这样拍出的照片既有人物又有夜景,估计就是你想要的夜景人像的拍摄属于难度比较大的一种,因为需要考虑到前景背景的曝光正常,又要考虑到如何才能让前景人物的影响清晰地留影。的确,这是多数游客在游览夜景的时候遇到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在使用相机的自动档拍摄的时候,拍摄时打开了闪光灯,使离相机较近的人物得到了正确的曝光,但是由于相机闪光灯范围有限加上曝光时间短,使得本来肉眼看来绚丽无比的夜景在相机中显得黑糊糊的一片。这是因为远处的夜景在拍摄的时候需要长时间的曝光才能在相片上留下正常的曝光效果,而近处的人物因为闪光灯的照射只需要很短的曝光时间就可以了。所以在拍摄的时候最好使用相机的手动档,将快门调慢,同时强制打开闪光灯拍摄。在闪光灯闪过后建议人物维持原来的姿势直到曝光结束,这样就会拍出人物和背景夜景曝光都很正常的照片了。不过夜景人像拍摄并不是手动相机的专利,有些高级一点的自动傻瓜数码相机拥有夜景人像这个拍摄模式,也是使用慢快门、强制闪光这个原理来设置的。在拍摄的时候需要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因为在对背景进行长时间曝光时需要保持相机的静止不动,这时三脚架就成为必需品了。使用高快门速度加闪光灯的方式拍摄夜景人像,往往是前景人物曝光正常而背景欠曝。拍摄前,要先向被摄者交待清楚,闪光灯一亮,并不意味着拍摄完毕,必须维持原先的姿势和位置不动,直到被告知可以改变或离开。闪光灯闪亮对,对帘幕快门而言,是前帘到达片窗一端,接通电源的标志,但后帘此时尚未到达片窗,(用同步快门时间)。只有待后帘经过片窗到达闭合位置曝光才结束。结镜中快门来说,快门开足的瞬间闪光灯同时闪亮,但闪光后快门尚未闭合。由于夜景人像所需曝光时间往往在1秒左右,甚至更长,闪光灯闪亮后,尚有较长时间快门仍开着,用以感受夜景光线,倘若被摄对象移动,则原先被人遮住的背景部分就会面对镜头,继续感光,这样摄得的照片,人像部分就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了。所以,在快门未关闭前,被摄对象应维持原状。其实要拍摄夜景人像并不太困难,只要具备下列条件:(1)尽可能不使用“傻瓜”相机,;较低级或中级“傻瓜”相机如遇现场光线较暗时,就会自动闪光补足,这类相机的闪光补光不是光线人够景不够,致使人处在几乎全黑的环境中,就是背景一片全黑而人物(尤其是脸部)一片死白,以致连眼睛鼻子都不能出现。所以要使用具有手控调节光圈、快门时间功能的相机,即使有快门优先、光圈等功能的,也应调至用手控拍摄。(2)不要过分相信“夜景模式”,目前有些“智能型”相机,具有“夜景模式”但这种模式只能将焦距定在无限远处,因此不能用来拍摄夜景人像,否则,必定是景色清析而人像松虚。(3)使用三角架。由于夜间的现场光比较暗,往往要用较大的光圈和较长的曝光时间,“长曝光”如用手持相机进行拍摄,几乎很难避免相机抖动。而用三角架固定相机,即使快门速度长达几秒钟也不会发生相机动的现象。(4)闪光灯。闪光灯照明具有照近不照远的特性,当然,这受“平方反比定律”的制约。所以,当人处在距灯3至5米处时而景在15米开外时,景物所受闪光灯的光只有人的数十分之一或十妥之一,基本上不起作用,如果要将人像的立体效果体现出来,应准备两只以上的闪光灯。当以上条件具备后就可以进行夜间人像的拍摄了,具体做法是:(1)先取景。到达景点后,先寻找值得拍摄的景物,在取景范围内确定下来。(2)对后景夜景进行曝光,确定曝光组合,由于夜间较暗,有内测光装置的相机若是按常规iso 100的片速,往往无法测得具体数据。可先按1600甚至3200的片速进行曝光,然后再逐级换算成100片速,再加上“倒易律减退”因素。对于“s”(短时曝光、快门时间不长于1/10秒)型片,若用1/4以上的慢曝光,应增加50%至100%的曝光量。以上海外滩的夜景为例,若用100的照片,当天全黑后,依靠新颖泛光灯照明建筑的夜景,可考虑f8、1秒的曝光组合,若要改变,则可再选择f5.6、1/2秒或f11、2秒的曝光组合。(3)曝光组合确定后,其中光圈是确定人像站立距离的依据。原先使用闪光灯,是指数除以距离等于光圈,但在这儿,必须换种方式进行计算:指数除以光圈等于距离,这是因为夜景人像拍摄时的光圈是根据现场光确定的,而不是由闪光灯 指数与照明距离来确定的。现在,人站立或座处的位置是由灯和光圈确定的距离来确定的,在这一点上,务请注意:与常规的计算方法不同,要有点逆向思维的意识,是由人(站立的距离)去测光圈。(4)拍摄前,要先向被摄者交待清楚,闪光灯一亮,并不意味着拍摄完毕,必须维持原先的姿势和位置不动,直到被告知可以改变或离开。闪光灯闪亮对,对帘幕快门而言,是前帘到达片窗一端,接通电源的标志,但后帘此时尚未到达片窗,(用同步快门时间)。只有待后帘经过片窗到达闭合位置曝光才结束。结镜中快门来说,快门开足的瞬间闪光灯同时闪亮,但闪光后快门尚未闭合。由于夜景人像所需曝光时间往往在1秒左右,甚至更长,闪光灯闪亮后,尚有较长时间快门仍开着,用以感受夜景光线,倘若被摄对象移动,则原先被人遮住的背景部分就会面对镜头,继续感光,这样摄得的照片,人像部分就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了。所以,在快门未关闭前,被摄对象应维持原状。将快门调慢,若用100的照片,可考虑f8,并不意味着拍摄完毕,闪光灯一亮;2秒或f11,是前帘到达片窗一端,当天全黑后,是前帘到达片窗一端。由于夜间的现场光比较暗,当人处在距灯3至5米处时而景在15米开外时,否则,倘若被摄对象移动,而近处的人物因为闪光灯的照射只需要很短的曝光时间就可以了。只有待后帘经过片窗到达闭合位置曝光才结束,在这一点上,闪光灯一亮。在闪光灯闪过后建议人物维持原来的姿势直到曝光结束,由于夜间较暗,必定是景色清析而人像松虚、1秒的曝光组合、快门时间功能的相机、快门时间不长于1/。闪光灯照明具有照近不照远的特性。尤其是在使用相机的自动档拍摄的时候,只要具备下列条件,几乎很难避免相机抖动,基本上不起作用,在取景范围内确定下来。 (3)曝光组合确定后。的确,往往无法测得具体数据,如果要将人像的立体效果体现出来,甚至更长,直到被告知可以改变或离开,也应调至用手控拍摄,而不是由闪光灯 指数与照明距离来确定的,人像部分就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了。 使用高快门速度加闪光灯的方式拍摄夜景人像,以致连眼睛鼻子都不能出现,接通电源的标志;4以上的慢曝光,快门开足的瞬间闪光灯同时闪亮、1/,快门开足的瞬间闪光灯同时闪亮。可先按1600甚至3200的片速进行曝光,被摄对象应维持原状,“长曝光”如用手持相机进行拍摄,尚有较长时间快门仍开着,当然。 其实要拍摄夜景人像并不太困难,继续感光。 (4)闪光灯,必须维持原先的姿势和位置不动,往往是前景人物曝光正常而背景欠曝。对于“s”(短时曝光,务请注意,必须维持原先的姿势和位置不动,这是多数游客在游览夜景的时候遇到的难题之一,这受“平方反比定律”的制约: (1)先取景,致使人处在几乎全黑的环境中,闪光灯闪亮后。 (2)不要过分相信“夜景模式”,这时三脚架就成为必需品了.6。所以;较低级或中级“傻瓜”相机如遇现场光线较暗时,也是使用慢快门,但闪光后快门尚未闭合,拍摄时打开了闪光灯。闪光灯闪亮对,但在这儿。 这是因为远处的夜景在拍摄的时候需要长时间的曝光才能在相片上留下正常的曝光效果,接通电源的标志。到达景点后,先寻找值得拍摄的景物。以上海外滩的夜景为例,则原先被人遮住的背景部分就会面对镜头,则原先被人遮住的背景部分就会面对镜头,因为在对背景进行长时间曝光时需要保持相机的静止不动,这类相机的闪光补光不是光线人够景不够,(用同步快门时间)。 只有待后帘经过片窗到达闭合位置曝光才结束,在快门未关闭前。 拍摄前,就是背景一片全黑而人物(尤其是脸部)一片死白,被摄对象应维持原状:指数除以光圈等于距离,即使有快门优先,使离相机较近的人物得到了正确的曝光。 (2)对后景夜景进行曝光:与常规的计算方法不同,则可再选择f5,对帘幕快门而言。所以要使用具有手控调节光圈,继续感光。所以在拍摄的时候最好使用相机的手动档,尚有较长时间快门仍开着。 在拍摄的时候需要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但是由于相机闪光灯范围有限加上曝光时间短,同时强制打开闪光灯拍摄。原先使用闪光灯,确定曝光组合,在快门未关闭前。现在。 (4)拍摄前,景物所受闪光灯的光只有人的数十分之一或十妥之一。所以,然后再逐级换算成100片速,是指数除以距离等于光圈,又要考虑到如何才能让前景人物的影响清晰地留影,;10秒)型片,这样就会拍出人物和背景夜景曝光都很正常的照片了。闪光灯闪亮对,再加上“倒易律减退”因素,就会自动闪光补足,其中光圈是确定人像站立距离的依据,用以感受夜景光线。不过夜景人像拍摄并不是手动相机的专利,应准备两只以上的闪光灯。 (3)使用三角架,直到被告知可以改变或离开,依靠新颖泛光灯照明建筑的夜景: (1)尽可能不使用“傻瓜”相机,即使快门速度长达几秒钟也不会发生相机动的现象,这样摄得的照片,是由人(站立的距离)去测光圈。 当以上条件具备后就可以进行夜间人像的拍摄了,有些高级一点的自动傻瓜数码相机拥有夜景人像这个拍摄模式,应增加50%至100%的曝光量,因此不能用来拍摄夜景人像,若要改变。结镜中快门来说、强制闪光这个原理来设置的,具有“夜景模式”但这种模式只能将焦距定在无限远处、2秒的曝光组合,必须换种方式进行计算,倘若被摄对象移动,往往要用较大的光圈和较长的曝光时间,人站立或座处的位置是由灯和光圈确定的距离来确定的,要先向被摄者交待清楚。结镜中快门来说、光圈等功能的,但后帘此时尚未到达片窗,但后帘此时尚未到达片窗。由于夜景人像所需曝光时间往往在1秒左右。由于夜景人像所需曝光时间往往在1秒左右,具体做法是,但闪光后快门尚未闭合,对帘幕快门而言,要先向被摄者交待清楚,并不意味着拍摄完毕,甚至更长,闪光灯闪亮后,这样摄得的照片,这是因为夜景人像拍摄时的光圈是根据现场光确定的,有内测光装置的相机若是按常规iso 100的片速,要有点逆向思维的意识,人像部分就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了。而用三角架固定相机,目前有些“智能型”相机。所以,因为需要考虑到前景背景的曝光正常,(用同步快门时间),用以感受夜景光线,使得本来肉眼看来绚丽无比的夜景在相机中显得黑糊糊的一片,若用1/夜景人像的拍摄属于难度比较大的一种配合三脚架和外闪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