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茶叶过期了吗?茶叶保存需要注意些什么?

有办公室同事拿着一盒从包装看诚意满满的绿茶问我,“这茶是去年别人送的,放这里一年了,是不是过保质期了?还能喝么?”
大学时刚开始认真喝茶的时候,过年回家爸爸还会略显神秘的从柜子深处翻出一盒铁观音,“你叔叔几年前给的好茶,香的很,不舍得喝一直存着”。冲泡开来,却索然无香,爸爸困惑的猜测,“可能过期了。”
还有朋友从微信发来图片,两片普洱茶饼,“不知道哪一年的茶,是应该继续放着,还是尽快喝掉?”
的确,茶叶被归为广义的食品类商品,有一些厂家会在外包装上注明保质期。
凤凰单枞是广东乌龙茶的代表,和武夷岩茶的发酵度相近,还有一些厂家在包装上直言茶可以长久存放,没有固定的保质期,云南的普洱茶有长久存放的传统,如今普洱老茶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
确实,茶的保存,既有食品存放的一般规律,又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规律,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茶,存放的时间、环境要求等不尽相同。想要避免喝“坏掉”的茶,需要一些简单明确的方法。
茶叶没有严格的保质期
是的,茶叶没有严格的保质期,对所有的茶叶都是这样。食品的保质期,主要是考虑到细菌引起的腐败,细菌的生长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水分。茶叶的制作过程中,萎凋、杀青、烘焙、干燥等过程,都是去除茶叶中水分。制作合格的成茶,都是十足的“干货”,只要保存得当,理论上是可以长期存放,品饮的。
那茶叶的存放中有哪些注意事项?通用来说有三点:
防潮
避光
隔绝异味
防潮是茶叶存放的首要原则,过于潮湿的环境,即使足够“干货”的茶叶也免不了滋生真菌,俗话叫“长毛”。这一点相信生活在南方的同学一定有所体会,本人就有梅雨季节没注意除湿和通风,茶叶长毛的惨痛教训。
避光的原则,是为了防止光线照射导致的茶叶转化,虽然理论上说光线照射带来的转化不一定是绝对糟糕的,而且像白茶的萎凋过程,还专门强调了日光的作用,但是改变了成品茶的风味,大概率上可以判定把茶“存坏了”。
隔绝异味的原则也是显而易见的,茶叶容易吸味,如果和其他食物放在一起,很容易引起串味,特别是放冰箱,如果不能保证单独的空间,各种肉蛋菜的味道如果进入到茶叶里。。。呃。。。
有趣的是,因为茶叶容易吸味,也启发了各种创新的茶品,比如花茶,就是花瓣和茶多次“窨”和的结果,还有近些年流行的桔普,将茶放入小青柑中,共同转化,让茶吸收陈皮的香气,也是一种创造。
综合起来,保存茶的一般方式就是:用不透明的容器单独放在通风防潮的环境中。如此保存,茶叶基本上不存在“坏掉”到不能喝的程度。
以上只是保证了茶叶不会“坏掉”,如果想保持住茶的风味,甚至提高茶的滋味,还需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结语」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只要存放得当,茶是没有保质期的。它从鲜活的生命而来,暂时的休眠,直至遇到水的时候再次绽放。或短或长的休眠期,考验的其实并不是茶,而是存茶、喝茶的人。你对它认真,它就回报你惊喜;你对它糟蹋,它就回报你失望。
最重要的话说再说一遍,存茶三项基本原则:防潮、避光、隔绝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