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四十四别称

《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瑰宝,茶诗是我国茶文化的佐证。在茶诗中,茶有着众多优雅的别称,展现出茶文化的别样风貌。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茶的四十四种别称。
【一字别称】
荼、茗、荈、蔎、槚。
陆羽《茶经》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荼”最早见于《诗经·邺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句中“荼”字是否指茶,学者推考说法不一。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荼,苦茶也。”

据说是云南某地区的“茶”之土音,大约在东汉时始用来表示茶,现在与茶字基本通用,为茶之雅称。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香港陆羽茶室有名作家台静农题写的茶联:“泉烹苦茗琉璃碧,菊酿香醪琥珀黄。”
【二字别称】
甘露:出自《宋录》: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酪奴:此典故出自北魏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肃一饮一斗,号为漏,经数年已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日:‘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是有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王肃,字恭懿,琅邪人。曾在南朝齐任秘书丞,后降北魏。王肃在南朝齐时,好饮茶及食莼羹,到北魏后,仍不变嗜习,却也好食羊肉、酪浆。人或问之:“茗何如酪?”王肃答:“茗不堪与酪奴。”“茗不堪与酪奴”——茶是不能给酪浆做奴隶的。意思是茶的品位并不在奶酪之下。但是,后来人们却把茶称作“酪奴”,将王肃的本意完全弄反了。
水厄:出自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仓头水厄。
仙芽:对茶的美称。清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海扇占春信,仙芽问五夷。”
翘英:出自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森伯:故事出自宋代陶谷的《清异录》。汤悦有‘森伯颂’盖颂茶也。略谓:方饮而森然,严于齿牙,既久罡肢森然。二义一名,非熟夫汤瓯境界,谁能目之。
玉爪:对茶的美称。因茶泡开如鸟爪,故称。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灵草:出自陆龟蒙《茶人》: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蓝英:出自陆龟蒙《煮茶》: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绿华:出自陆龟蒙《茶籯》: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
流华:出自颜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联句》: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云华:茶生于山颠云雾处为佳,故称。唐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云腴:因茶生于山间云雾处,故称。宋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云不知.”
玉蕊:出自吕岩《大云寺茶诗》: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愁草:出自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乳窦溅溅通石脉,滤尘愁草春光色。
嘉草:出自王安石《试茗泉》: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叶嘉:出自苏轼《叶嘉传》:文中以物拟人,寓意茶为叶嘉。
清友:出自苏易简《文房四谱》: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唐代姚合品茶诗云:“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
瑶草:出自倪珊《龙门茶屋图》:不与世人尝,瑶草自年年。
仙掌:出自袁宏道《玉泉寺》: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
鸟嘴:对茶的喻称。因茶叶状似鸟嘴,故称。唐郑谷《峡中尝茶》:“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先春:茶的别称。早春时茶已吐出嫩芽,故称。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阳芽:对茶的喻称。宋周必大《茶》:“还向溪边寻活水,闲于竹里试阳芽。”
【三字别称】
晚甘侯:故事出自唐代孙樵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孙樵在赠送武夷岩茶给达官显贵的一封信札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孙樵在这封信中,把出产在“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茶,用拟人化的笔法,美称为“晚甘侯”。“晚甘”,甘香浓馥,美味无穷之意。“侯”,乃尊称。“碧水丹山”是南朝作家江淹对武夷山的赞语。当时崇安县尚未设立,武夷山属于建阳县,故信中称“建阳丹山碧水”,因此说孙樵所送的茶乃武夷山所产。从此,“晚甘侯”遂成为武夷岩茶最早的茶名。
王孙草:出自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借问王孙草,何时放碗花。
瑞草魁:出自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涤烦子:饮茶,可洗去心中的烦闷,历来备受赞咏。唐代《唐国史补》载:“常鲁公随使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何物?’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因呼茶为涤烦子。”唐代施肩吾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明代潘允哲诗曰:“泠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余甘氏:宋代李郛《纬文琐语》说:“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五代胡峤在饮茶诗中也说:“沾牙旧姓余甘氏。”
不夜侯:喝茶有醒脑提神,解除睡意之功,唐代白居易诗云:“破睡见茶功。”唐代曹邺诗云:“六脏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五代十国胡峤在饮茶诗中赞道:“破睡须封不夜侯。”
苦口师: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子皮光业,自幼聪慧,十岁能作诗文,颇有家风。皮光业容仪俊秀,善谈论,气质倜傥,如神仙中人。吴越天福二年拜丞相。有一天,皮光业的表兄弟请他品赏新柑,并设宴款待。那天,朝廷显贵云集,筵席殊丰。皮光业一进门,对新鲜甘美的橙子视而不见,急呼要茶喝。于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瓯茶汤,皮光业手持茶碗,即兴吟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此后,茶就有了“苦口师”的雅号。
嘉木英:出自秦观《咏茶》: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紫云腴:出自陆游《昼卧闻碾茶》: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
白云英:出自朱谏《雁山茶诗》:雁顶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云英。
离乡草:出自《崇阳县志》:茶初山则香,俗呼离乡草。
云雾草:出自吴嘉纪《送汪左严归新安》:千年云雾草,早春松萝芽。
消毒臣:唐朝《中朝故事》记载,唐武宗时李德裕说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曾命人煮该茶一瓯,浇于肉食内,用银盒密封,过了一些时候打开,其肉已化为水,因而人们称茶为消毒臣。唐代曹邺饮茶诗云:“消毒岂称臣,德真功亦真。”
清风使:据《清异录》载,五代十国时,有人即称茶为清风使,卢仝的茶歌中也有饮到七碗茶后,“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之句。
【四字别称】
玉川先生:出自苏易简《文房四谱》: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
龙芽凤草:出自吴潜《遏金门·和韵赋茶》: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