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摄
在《古六大茶山详解》一文中,笔者简要地同的读者们介绍了版纳茶区古六大茶山的相关内容。继上一篇《古六大茶山之莽枝》文章中,则介绍了有关于莽枝古茶山的详细情况。接着再为各位茶友介绍“古六大茶山之攸乐”。据典籍记载,攸乐有着非常悠久的茶叶历史……究竟能有多悠久,而又都有些什么?下文,便继续与大家分享古六大茶山之攸乐古茶山。
一、地理位置
攸乐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亦称“基诺古茶山”,是六大古茶山中唯一一个不在勐腊县的正山。四面分别相接景洪市勐养、勐罕、景洪镇、勐腊县勐仑等。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海拔575~1691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8~20℃。
二、茶山文明
攸乐古茶山,释名:基诺族的世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其面积较六大古茶山是最广的,古茶园面积已达到一万亩左右,位居历史上“六大茶山”之首。
攸乐古茶山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茶叶交易历史:
回首攸乐古茶山种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传说诸葛亮南征到滇南时,部分士兵因掉队而在当地住下来,被成为丢落人,即攸乐人。诸葛亮考虑攸乐人生计问题,于是派人送来了茶籽,从此攸乐山开始发展。为此,民国时期姚荷生还有一首《龙江打油诗》:“昔从武侯出汗巴,伤心丢落在天涯。于今不问干戈事,攸乐山中只种茶。”来述说此事。
普洱府于雍正七年成立时,清政府在茨通筑起攸乐城,设同知一员,右营游击武官一名,驻兵五百,设盐课司,同时还规定,江外的车里宣慰司要岁纳银粮于攸乐同知,清政府赋予攸乐同知行使的权力,可以说是非常之大了!
据清《云南通志》记载,攸乐同知管辖的地域“东至南掌国界七百五十五里,西至孟连界六百里,南至车里界九十五里,北至思茅界四百四十二里”,已接近于今天一个地州级别。可以说,攸乐同知设立时,攸乐同知管辖的地域十分宽广的!
于清末年间,已有1万亩左右面积的古茶园,却因惨遭战火之乱,导致大部分茶园被毁,至今所存茶园面积已经不多。
三、攸乐茶特点
攸乐茶茶品,口感偏易武地区苦涩均衡,香型口感和曼撒易武接近,茶青色较深,水柔香扬,舌面收敛感强于易武茶区。不似易武茶有着宽广的口腔饱满感,喉韵亦不如易武深厚,攸乐古茶树舌根处苦重,但回甘非常好,且采摘不同易武区过度,所以茶品性价比较高。
后续还会继续更新《古六大茶山之倚邦》望各位敬请期待,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