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情人节的前一夜看《我愿意》,和节日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关系,纯粹是冲着孙红雷、段奕宏和李冰冰而去的。而在情人节那天卖力地小喇叭做了一番广告,则是因为纯粹喜欢之下的“我愿意”。
对着《我愿意》,很多人自然而然地会拿出前些日子非常火的《失恋33天》来做类比。我不想避讳自己对《失恋》的喜欢和肯定,它像是在银屏上刮起了一股久违的清新之风,质朴无华,但又极扎实,来源于生活、极接地气的扎实。但我也一样不想避讳,无关乎作品的优劣高下,两者之间我似乎又更偏爱《我愿意》多一些。因为在我的心里,《失恋》是属于青春的爱情,我看《失恋》,也基本就顺着“大老张”的视角,宠溺地看着一群80后的男孩、女孩们,将爱情在牙尖嘴利的武装下演绎得生趣盎然、轰轰烈烈。让我心动的是那一刻的恍惚,似乎生活的场景和故事的场景重叠,清新之中那份悄然凝聚得很饱满的温暖,也仿佛透过银幕散发开来,只愿往现世现实的生活里播撒开去。但是,对着《我愿意》,我却有更多心绪被电炙般触动的霎那,有关于爱情,曾经点点滴滴的记忆和感悟,在那些个霎那里忽然被蜂拥着唤醒,《我愿意》的爱情,也许更多地与经历和积淀契合,而随着《我愿意》走来的,其实是一段长长的人生。
《我愿意》,它用一切时尚和奢华包裹着的,是一个以中年人阅历和思维来讲述的爱情故事,或者更精确地说,中年人的爱情童话。惟其因为影片故事本身的戏剧化不真实感,一切掩藏在美丽、浪漫、喜感和圆满背后,种种极具理性的反思以及缝隙和转角处倏忽而出的残酷的真实,构成了反差,也使我体味着别有一般的况味,指向故事表面理想化轻松的反面,是很内敛着的淡淡苍凉酸楚,但又淡淡的从容通透和豁达。它不真实,它真是一个童话,但却属于成年人,一切和爱有关的,对错过、遗憾、焦虑、惧怕、包容、珍惜的反思,早就悄然深植于讲故事的人的心中,甚至还可能是曾经沧海后的回眸。理性思维以一种童话般的完满完成表达,其承载的也许还不仅仅是对爱情依然怀揣着不变的美好情愫,更有着属于成年人自嘲的幽默——不是不知道沉重,而是将现实生活的沉重在理想化美丽的臆想中解构和消解的机智。
因此,《我愿意》,干脆利落的爱的宣言但却选择开放结尾,因为重要的不是唐微微最终的选择。其实,只要观众愿意,无论和王洋重续前缘,还是和杨年华有一个美丽的开始,都会是很不错的选择,唐微微选择的结果,也只不过是仪式上的一种完满,而真正有关于爱的真谛,却早就在这样的过程里,由青涩到成熟,沉甸甸地积淀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也在观影人的心里悄然泛起涟漪。爱是责任,但王洋却花了七年的时间,绕了一圈回来才发现,原来自己依然站在爱的歧路口,因为这责任,决不能简单和金钱物质上所能给予的保障划上等号,它很复杂,但它其实又很简单,简单到一句“抱紧我”之中蕴含着的全部——所有的托付和被托付,承诺和被承诺、拥有和被拥有。爱是勇气,尤其是在你有了那么一段段不怎么能回首的爱的经历之后,属于青春的无畏的爱,已经在你的生命里淡出,而之后的人生,为爱而迈出的每一步,竟都需要勇气。你需要勇气直面疮疤而不逃避,你需要勇气宽恕别人、也宽恕自己,你需要勇气去尝试重新开始,哪怕是重蹈覆辙、再一次承受欺骗和背叛。而因爱而起的结果——婚姻,也会为你带来现世最真实的幸福,只要你愿意,你觉得你自己幸福,你能从现实的无奈苍凉中走出来,以你的勇气、智慧和责任,去懂得满足、懂得经营、懂得珍惜当下、懂得彼此原谅和包容……
《我愿意》,当这个爱情童话,在娴熟的影视叙事技巧下,框架精巧、节奏明快、影像丰富、剪辑流畅地展开时,时尚和奢华中更透出精致,在一场视觉盛宴中臆想着消费生活兑现不了的梦幻,竟也是很爽很痛快的一件事。而生动又具时代感的对白中蕴涵的犀利幽默,外加李冰冰、段奕宏、孙红雷、薛佳凝等一众演员精彩的演绎,使整个观影的过程始终都是轻松愉悦的,哪怕是那些略带沉重和酸楚的感悟和感动,也只是在轻松的快乐里倏忽地闪现、不经意地在你的心扉上撞动了几下而已。
《我愿意》之所以成功,表演是功不可没的一大亮点。李冰冰从《天下无贼》一路走来,经《云水谣》、《风声》等作品的磨练,表演已日趋圆润,因此在这个几乎就像度身定做的唐微微身上,李冰冰的表演基本就达到了与角色气质、精神融而为一的境界。
而孙红雷,一般人多为他外露的气场之强大而震撼炫目,而忽视其表演内在极具质感纹理的细腻。余则成之后,总以为孙红雷可以进入一个更自由的境界,但最近连着几部戏,实事求是地说,我总觉得孙红雷有点跟自己过不去,但这部却回归了“正常”,而我又深为这正常而窃喜。我很舒坦又从容地看着他,以极精致的细节将一个追爱“潦倒男”骨骼匀称饱满地支撑起来,看着他展开温柔体贴的攻势,在极狼狈处的幽默、淡定和大气里,极自然又极微妙地隐隐透露出角色内心的强大,从而为未来那狗血也罢、俗套也罢的反转做着似有还无的铺垫,心中被一种久违的愉悦而填满,那是一直以来欣赏孙红雷的表演所惯有的状态,带有心领神会的契合和了悟,也为一个个微妙又绝妙的细节而赞叹和心仪。尤其是杨年华“坦白”失败婚姻的那段戏,个人以为是整部《我愿意》中孙红雷和李冰冰最出色的对手戏,表演不但是完全投入走心,而且非常有内涵、有张力。两位演员不约而同选用收敛和控制的方法表达角色内心的激流汹涌,外在表现刻意地平静淡化,但又在不着痕迹的细节处听任情绪的激流破隙而出。一个从刻意回避开始、不得以“交代”、努力控制情绪、终因往事不堪回首的锥心之痛而几近崩溃;另一个追问挤兑、被他的遭遇和流露的真情和痛所打动,在略带哽咽地为他前妻辩护时,貌似“打击”他的话语里是充满智慧的开解、不着痕迹的怜惜以及对一个男人感情上的自尊和自信最大的维护。门关了,又开了……无论是泪流满面的、还是双眸晶莹的,这一刻他们的脸上却都带着笑,这笑因为内含的理解、释然、缱绻柔情以及彼此包容依托的决心而无比的灿烂!
而段奕宏却是个非常“特别”的演员,他的激情和创造力,值得你为了他而无限期待。每一次你都会为了他醒目的出色而心折,但又总是意犹未尽,对着他,很像是对着一个还没有被完全开采出来的宝藏,你总想着在未来的某一天,有那么一个角色,也能如“芝麻开门”的密钥般,让你再领受一次霞光万丈的震撼。而段奕宏的表演几乎每一次都是用自己的心在演,因此王洋,和他以往其他的角色一样,具有足够的能力让你为他遗憾和心痛。你心痛,是因为段奕宏始终都让你看到了光环背后的东西,风度翩翩、神采飞扬、自信满满的背后对重拾那段无法割舍的爱,多少亏欠下的焦虑不安忐忑、多少无法言语的苍凉、多少进退失措的无奈;你心痛,更是因为当好不容易挣下的事业出现危机,义无反顾地决定自我牺牲时,他的磊落、果决和洒脱中饱含的真男儿气概。于是你遗憾和心痛于这样一个优质男人,却因为曾经的一个错误,而和这辈子最真挚热烈的爱擦肩而过,再也无法找回来。
而蹦极的这段戏,又是本剧的一个亮点,不得不啰嗦的是孙周驾驭镜头的能力。当王洋驾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漫山遍野层林尽染。镜头的变化是灵动的,特写、近景、中远景、大全景错落有致又得心应手。镜头角度更是丰富,侧面、正面、背面交替,又从空中俯拍疾驶的车顶,徐徐移开的电动天窗,再顺着车中人微微抬头仰望的视线,以仰拍角度实现王洋和唐微微的主观镜头,那是蓝色天幕上徐徐划过的树梢的金黄。于是,多角度多景别的镜头构成了层次丰富,又在利落流畅的剪辑中将一种大气磅礴的浪漫唯美氛围营造得酣畅淋漓,同时围绕着叙事中心以极饱满的情绪为即将来临的王洋和微微的情感高潮戏做了最充分的铺垫。
昨日和今日的镜头交替出现,他闭眼深深吸口气,仿佛从甜美的回忆中醒来,也仿佛为了平复因追忆的甜蜜而纠结着的百感交集。他睁眼看向眼前的她,眼里依然有最温柔的宠溺,但重回这最浪漫、最唯美的地方,却是为了一个交代。七年前他要她“抱紧我”,但最终却不堪爱的重负而逃避,连交代都没有。而今天,他似乎已经看到了结局,也许人生也又将开始另一次流浪和漂泊,但他却必需为这段无法重头再来的爱做个交代。他专注地望着她,依然有能力略带酸涩地微笑,“有些东西逝去以后,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但它会永远在心里隐隐作痛”,他依然重复着多年前的那句“抱紧我”,凝望着她、洒脱地张开自己强有力的怀抱,当快速运动的镜头中融身于天和地、群山和绿水间的那对男女,身体依然可以彼此紧紧相拥,但情感却再也回不到当时当地的那个点上了。望着王洋在狂呼中,明亮又温暖的眼神,原本被酸楚和隐隐作痛填满的心,竟忽然因慰藉和希望而释然,因为我相信重温过这一跳的王洋和微微,他们都已经懂得什么是爱的托付和承担,什么是爱的珍惜和把握。而银屏前的我们,是否在这一刻都已经懂得和了悟?
《我愿意》,它赏心悦目,它是一个童话;它不真实,但它却拥有有关爱、最真实的思考;它已走过了青春的炽热、无忌、单纯,被人生的阅历和思考充实得沉甸甸的;它以最完美的方式解构和映射现实的沉重;它属于梦想,而依然有梦可追,却是人生最值得感动和珍惜的事。
《我愿意》,关于爱情,中年人的童话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