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蕊个体经营

天下一绝——东台发绣
发绣制作始于我国唐代。生产发绣的工艺复杂,用料取妙龄少女自然色发,运用滚、施、缠、套、接、切、扣、虚实针等数十种针法,达到平、齐、细、密、匀、薄、和、顺、光等最佳艺术境界。发绣原为墨绣,具有中国发绣之都之称的东台发绣艺术家们为了丰富发绣的表现力,采用国画色彩衬色,达到"色中有墨,墨中有色"的效果。同时在单面发绣的基础上,吸收了双面绣的技法,攻克了人发粗、硬、圆、滑,富有弹性的难关,开发了双面发绣,镶嵌于精雕的红木架中,可供两面观赏,具有典雅、古朴之风,艺术价值很高,是欣赏的佳品,收藏的珍品,馈赠的礼品,享誉海内外的奇品。发绣工艺在民国时间几近失传。解放后,东台创办了人发工艺厂。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制和生产发绣,把苏绣技法嫁接到发绣上,把墨绣发展为润色绣、双面绣和异色绣,通过多种手法丰富发绣的表现力。先后研制出《松鼠》、《清明上河图》、《姑苏繁华图》、《长江三峡全景图》、《八十七神仙卷》等发绣精品巨作,获得国家级大奖20多项。为庆祝香港回归,东台市发绣艺人精心绣制的邓小平肖像,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现悬挂于董建华先生的办公室。中央电视台曾专题介绍了"东台发绣"。现在,东台市建有发绣商会,从事发绣的专业技术人员已超过4000人,是国内唯一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发绣基地,技术力量雄厚,品种门类齐全,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及地区,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发绣之都”。
清朝出版的《顾绣考》一书中就有“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的记载,可见发绣这一艺术至少有13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人珍惜头发如生命,人人蓄长发,打发结,梳发辫,“肌肤毛发,受之父母,不敢损伤”。相传过去女子与情人相爱时,常以一绺青丝相赠,表示忠贞不渝。佛教信女中有人用自己的头发绣成菩萨、佛像顶礼膜拜。由于发绣完全用人发绣成,技术要求高,制作困难,因而作品流传极少。清代以后发绣逐渐衰落,几乎失传。
新中国成立后,发绣同其它传统工艺一样,获得了新生,并在东台安家落户。发绣原为“墨绣”,只用黑色头发所绣。现在东台发绣选用头发不仅有黑色,还选用各种颜色,各色中又有深浅、浓淡之分,色彩丰富。过去发绣以线条勾勒为主,现在发展了“晕色”手法,用国画色彩衬底,然后进行彩发刺绣,丰富了发绣艺术表现力,达到“色中有墨,墨中有色”的效果。
东台发绣继承和革新了传统针法,运用滚针、旋针、缠针、套针、施针、乱针、虚实针等多种针法,绣成了各种式样单面绣、双面绣、长卷,其画面内容有古今人物、历史名著、风景楼阁、动物花卉等上千个品种。
东台发绣用材之奇,工艺精湛、古朴典雅、艺术价值高等特点,饮誉海内外,为世人叫绝。发绣这一传统工艺销往美国、加拿大、西欧、日本、新加坡、港澳台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绣是最佳礼品、珍贵的收藏品。
现诚招各地经销商,出口商,携手共进,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