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抹茶绿,最香的抹茶味

抹茶,你猜对了吗?每次和朋友说到抹茶,他的反应便是:抹茶不是日本的吗?
其实不然,抹茶起源于中国隋唐,在宋代已经发展得十分鼎盛了,还出现了“点茶”以及“茶筅”。在古时的中国,抹茶被称作末茶。
到了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禅师把抹茶的树种、制作抹茶的方法、沏茶的方法带到日本后,受到日本贵族的喜爱。最开始,抹茶只有皇族和武士才有资格喝。后来则慢慢风靡整个日本,并发展成为国粹。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觉得茶道是权贵浮华的一种,便下了禁令,于是在几十年的时间内,抹茶就慢慢在中国遗失了。
抹茶的制作
抹茶是将春天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它的制作有三个关键词:覆盖、蒸青以及碾磨。
覆盖:春茶在采摘前20天必须搭设棚架,覆盖芦苇帘子和稻草帘子,遮光率要达到98%以上;也有简易覆盖,用黑色塑料纱网覆盖的,遮光率只能达到70~85%。
蒸青:采摘来的生叶当天蒸青,然后不经过揉捻,直接进入烘焙炉烘干,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茶叶中的叶绿素,使抹茶呈现翠绿色,有特殊的香气,味道也更鲜美。
碾磨:用石磨碾磨是制作抹茶的关键性步骤。石磨导热性差,碾磨时的温度不会过于影响抹茶的色泽。
而碾磨过后,茶叶中的物质变成更小的颗粒,其中的茶多酚、生物碱、氨基酸等成分更容易在水中溶解,使得抹茶的营养价值发挥到最大。
抹茶的饮用方法
在宋代,点茶是抹茶的沏茶方法,其要求非常严格,有“三不点"之说。即点茶时,“泉水不甘不点,茶具不洁不点,客人不雅不点。”
而茶筅是点茶的一种烹茶工具,由精细切割而成的竹块制作而成,长得有点像打蛋器。
随着抹茶的不断发展,它的食用方法也变得十分简单了,先在茶碗中放入少量抹茶,加入少量温水,然后用茶筅搅拌均匀。
沏抹茶还有浓、薄之分,“浓茶”用4克抹茶,加60cc开水,有点像浆糊状。“薄茶”用2克抹茶,加60cc开水。用茶筅刷出浓厚的泡沫,不仅外观很好看,也非常爽口。
如今的抹茶行业
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中,使用茶筅点茶喝的人已经很少了,抹茶更多的是被用来制作各种精美的食品,如:抹茶饮料、抹茶蛋糕、抹茶冰淇淋、抹茶泡芙、抹茶拿铁、抹茶芋圆、抹茶布丁、抹茶马卡龙等等,这些精美的食品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享用。
不仅抹茶类的精美食品越来越多,主打抹茶的品牌店也开始不断兴起,并凭借其新颖、奇特,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更是年轻人心目中的“网绿”。
如今,国内抹茶企业生产水平已经取得很大进步,达到较高质量水平。不少茶企在积极探索茶叶出口新出路,不断开发新产品,而抹茶也成为不少茶企努力的方向。
这也可以看出,以抹茶为代表的茶叶深加工产业,将为中国的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相信不久的将来,抹茶定能重拾宋时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