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门极驱动要求

1. 栅极驱动电压
因igbt栅极-发射极阻抗大,故可使用mosfet驱动技术进行驱动,但igbt的输入电容较mosfet大,所以igbt的驱动偏压应比mosfet驱动所需偏压强。图1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20℃情况下,实测60 a,1200 v以下的igbt开通电压阀值为5~6 v,在实际使用时,为获得最小导通压降,应选取ugc≥(1.5~3)uge(th),当uge增加时,导通时集射电压uce将减小,开通损耗随之减小,但在负载短路过程中uge增加,集电极电流ic也将随之增加,使得igbt能承受短路损坏的脉宽变窄,因此ugc的选择不应太大,这足以使igbt完全饱和,同时也限制了短路电流及其所带来的应力(在具有短路工作过程的设备中,如在电机中使用igbt时,+uge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取最小值,以提高其耐短路能力)。
2.对电源的要求
对于全桥或半桥电路来说,上下管的驱动电源要相互隔离,由于igbt是电压控制器件,所需要的驱动功率很小,主要是对其内部几百至几千皮法的输入电容的充放电,要求能提供较大的瞬时电流,要使igbt迅速关断,应尽量减小电源的内阻,并且为防止igbt关断时产生的du/dt误使igbt导通,应加上一个-5 v的关栅电压,以确保其完全可靠的关断(过大的反向电压会造成igbt栅射反向击穿,一般为-2~10 v之间)。
3.对驱动波形的要求
从减小损耗角度讲,门极驱动电压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要尽量陡峭,前沿很陡的门极电压使igbt快速开通,达到饱和的时间很短,因此可以降低开通损耗,同理,在igbt关断时,陡峭的下降沿可以缩短关断时间,从而减小了关断损耗,发热量降低。但在实际使用中,过快的开通和关断在大电感负载情况下反而是不利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igbt过快的开通与关断将在电路中产生频率很高、幅值很大、脉宽很窄的尖峰电压ldi/dt,并且这种尖峰很难被吸收掉。此电压有可能会造成igbt或其他元器件被过压击穿而损坏。所以在选择驱动波形的上升和下降速度时,应根据电路中元件的耐压能力及du/dt吸收电路性能综合考虑。
4.对驱动功率的要求
由于igbt的开关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电源功率,最小峰值电流可由下式求出:
igp=△uge/rg+rg;
式中△uge=+uge+|uge|;rg是igbt内部电阻;rg是栅极电阻。
驱动电源的平均功率为:
pav=cge△uge2f,
式中.f为开关频率;cge为栅极电容。
5.栅极电阻
为改变控制脉冲的前后沿陡度和防止震荡,减小igbt集电极的电压尖峰,应在igbt栅极串上合适的电阻rg。当rg增大时,igbt导通时间延长,损耗发热加剧;rg减小时,di/dt增高,可能产生误导通,使igbt损坏。应根据igbt的电流容量和电压额定值以及开关频率来选取rg的数值。通常在几欧至几十欧之间(在具体应用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另外为防止门极开路或门极损坏时主电路加电损坏igbt,建议在栅射间加入一电阻rge,阻值为10 kω左右。
6.栅极布线要求
合理的栅极布线对防止潜在震荡,减小噪声干扰,保护igbt正常工作有很大帮助。
a.布线时须将驱动器的输出级和lgbt之间的寄生电感减至最低(把驱动回路包围的面积减到最小);
b.正确放置栅极驱动板或屏蔽驱动电路,防止功率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的耦合;
c.应使用辅助发射极端子连接驱动电路;
d.驱动电路输出不能和igbt栅极直接相连时,应使用双绞线连接(2转/cm);
e.栅极保护,箝位元件要尽量靠近栅射极。
7.隔离问题
由于功率igbt在电力电子设备中多用于高压场合,所以驱动电路必须与整个控制电路在电位上完全隔离,主要的途径及其优缺点如表1所示。
表1 驱动电路与控制电路隔离的途径及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