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笔山大草坪往下走10来分钟还有个古茶村—一洼子村,注子村村了后边也有上百棵古茶树,注子村到丙布村有条古道,古道要穿过一个山岗,山岗上全是上百年的古茶树,这山岗因茶树多而符名叫茶树林岗,茶树林岗的茶应该是汉人们迁来文冒后才种的,已不完全是地埂边栽种,大多为定穴式等行、等距地栽种,是汉人开荒山建专业茶回的模式,开出的荒山上只种茶不种其他。
这片茶地茶树树龄不一样,从清朝末年到二|世纪五上年代的都有,面积不小,不会少于50亩。茶树林岗旁边是昔梅尖山大峡谷,大峡谷里还有一个大茶树一丙布,丙布村是大村,有近80户人家,彝汉各半,因在山谷底,海拔稍低些,已有土公路直通村里丙布村的茶园是文冒村委会最多的,有近500亩,大部分是人民公社合作化时期所种,民国时期种的也有一些,这片茶园藏在山箐里,除了漫湾人,谁也没去看过,真正的最优级的生态茶园,不知道哪个家能与它有缘。
文冒村委会因地界大,又被几条河沟切割,村与村的路连不起米,看文冒的古茶树要用3天的时间才能大致看完,文冒从它现在留存下来的古茶树来看,1950年以前茶叶产量不会少于3吨,文胃1950年以前种有那么多茶,可能与它离保甸街较近有关,保甸街有商人收茶,保何街还有回族大寨有回族马帮,这些都给文冒茶叶外销提供了条件。
1988年保甸街作为乡政府所在地结束后,来保甸买茶的人少了许多这对文冒茶声名的传播是有很大影响的。文冒有乌蛮留下的坟山,一千多年前已有乌蛮居住过,大绿山、火山村、洼子村,这些历史深厚的古茶村,那地埂上一排排的大茶王无声地展示着银生城界诸山的乌蛮们一千多年前如何种茶。本内容来自《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