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顺序继承人顺序分配原则

法定继承中,存在继承权分配顺序的区别。主要分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第一顺序继承人顺序分配原则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一)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二)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三)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四)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二、哪些是第一顺序继承人
配偶、子女、父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是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也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三、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这里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配偶、子女、父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在遗产继承是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以上就是由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第一顺序继承人顺序分配原则的法律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