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违法行为是指什么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的构成主要有两点: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违反民事法律的规定。
民事违法行为种类多种多样,仅合同违约行为就有许多种,侵权行为包括环境侵权等多种,民事违法行为大致可以分为违反合同行为和侵权行为两大类。前者指合同当事人没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后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
二、民事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民事责任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1.根据民事责任发生的原因,民事责任可分为债务不履行的民事责任与侵权的民事责任。
债务不履行的民事责任,是指因债务人不履行已存在的债务而发生的民事责任。
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指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发生的民事责任。
2.根据民事责任的内容,民事责任可分为履行责任、返还责任和赔偿责任。
履行责任,是指责任人须履行自己原负担的债务的责任。
返还责任,是指以返还利益为内容的责任。
赔偿责任,是指以赔偿对方损害为内容的责任。
3.根据承担民事责任一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民事责任可分为按份责任与连带责任。
按份责任,是指责任人为多人时,各责任人按照一定的份额向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各债务人之间无连带关系。
连带责任,是指债务人为多人时,每个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责任,各责任人相互间有连带关系。
三、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有什么区别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区别如下:
1.违反规范不同,前者是行政法律法规,后者是民事法律法规;
2.违法表现不同:行政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直接确定的义务,而民事违法还包括当事人约定的义务;
3.违法结果不同:违反行政法的结果是接受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而违反民事法律后果是向对方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