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装配后质量分析与判断

一.尺寸精度超差
内径、外径尺寸在成品检查中有超差可能,主要原因:
1.前工序的产品漏检。
2.装配检查环境温差变化大。
3.标准件与套圈恒温不够。
4.磨加工与成品检查使用标准件不合格。
轴承内径尺寸过大,应判为不合格产品,内圈报废。内径尺寸过小,应判为不合格产品,但可以返工修磨,使其成为合格品。轴承外径尺寸过大,可通过重新修磨,使其成为合格。但外径尺寸过小,应判为不合格轴承,外圈报废。
二. 旋转精度超差
产生旋转精度超差的原因有:
1.套圈在磨加工时,沟道中心平面对基准端面平等度已超差。
2.内外沟道表面有伤、有脏物。
3.内外套圈基准面有伤。
4.内外沟道直径变动量较大。
5.装最后一球时,会使外圈变形,或使钢球表面卡伤。
6.可能装有混球,钢球直径差过大。
7.保持架变形。
8.沟形状变形。
kia和kea超差而报废较少,即使有是由于单个套圈的沟道对内径或外径厚
度变动量超差。但是sia和sea超差而报废较多。为了减少损失,往往通过拆零件重新组合装配可得到一定改善。sd和sd超差只能报废。
三. 轴承灵活性不好
轴承灵活性不好,其主要原因有:
1.铆合时轴承内部进入污物。
2.铆合时压力太重,使保持架变形。
3.模具受力不均,使保持架受压不均,产生变形。
4.铆钉直径超差,长度超差,使铆合时,同一保持架铆钉变形量不等,使保持架变形。
5.保持架球窝尺寸超差,使钢球转动无足够的径向间隙。
6.合套时径向游隙太小。
7.个别出现混入大球,不能转动等。
四. 径向游隙超差
按径向游隙要求进行合套,出现径向游隙超差,主要原因有:
1.套圈尺寸分选的数值不准确,由于分选中的偶然误差,测量系统误差等造成。
2.套圈尺寸分选的数值不准确,由于分选中的偶然误差,测量系统误差等造成。
3.套圈沟道曲率半径超差。
4.测量轴向游隙、钢球等分不均、位置不正确、手推力不一致。
5.轴承清洁度不够。
6.套圈沟道几何尺寸偏差过大。
7.保持架中心圆超差过大。
游隙过大和过小均为不合格产品。但可以返工,重新配套来达到合格的游
五.轴承锈蚀
轴承锈蚀为外观质量不合格。其产生原因是轴承零件保存不当产生锈蚀;装配过程中防锈工艺执行不严;特别是梅雨季节操作者不带手套作业;装配作业间空气相对湿度过大;清洁度较差等。
产生锈蚀的产品可进行擦锈处理,使其成合格品。锈蚀太大只得报废或降低精度等级。
附表二
测量轴承kia 和sia时施加的中心轴向载荷
轴承公称内径 d(mm)
载荷 (n)
超过

最小
3
6
2
6
10
3
10
30
10
30
50
20
50
80
25
80
100
25
附表三
测量轴承kea 和sea时施加的中心轴向载荷
轴承公称外径 d(mm)
载荷(n)
超过

最小
6
10
3
10
18
5
18
30
10
30
50
15
5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