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蜘蛛侠》影评:平民英雄气质的抹杀

《超凡蜘蛛侠》既不是山姆·雷米版《蜘蛛侠》系列的续集,也不是前传,而是对蜘蛛侠整个故事的一个重启。其实,从片名中也可以看出导演的心思,本片并没有以《蜘蛛侠4》来顺承之前的三部作品,而是刻意在蜘蛛侠前面冠以“超凡”二字来以示区分。这次重启对影片的导演、主演等主创进行了一次大换血,故事也重新洗牌,想必导演马克·韦布是想打造一部带有自己个人化标签的《蜘蛛侠》系列。
自2002年山姆·雷米将漫画中的蜘蛛侠这个超级英雄搬上银幕之后,全球便迅速掀起一股蜘蛛侠旋风,随后便陆续拍摄了第二部和第三部。不可否认的是,山姆·雷米的《蜘蛛侠》系列拥有在全球吸金24亿美元的巨大商业成就,但是其系列的第三部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争议。剧情混乱,缺乏逻辑成为这部影片被人们所诟病的主要因素。其实也难怪,当一个电影系列做到第三集的时候,导演的创作难免会陷入到一种机械的重复和没有创意的雷同的思维陷阱之中。时间一长,观众审美也会疲劳,产生倦意。这时候,必须另起炉灶,全部换血,为影片注入一种新的生命。马克·韦布的这次重启便意味着《蜘蛛侠》系列又被灌入了新鲜的血液,再次唤起蜘蛛侠生命的重生。然而,导演的这次大换血却显得并没有那么成功,最起码一点,彼得·帕克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平民英雄的气质在这一集中却遭遇了悄无声息的抹杀。
在所有动漫作品的超级英雄中,蜘蛛侠应该是最具有平民气质的了。他既没有蝙蝠侠那样风流倜傥、出身豪门,也没有超人那魁梧的身材和壮硕的肌肉。彼得·帕克就像是隔壁的邻家大男孩,其貌不扬,平凡简单。从这两个不同版本电影中饰演蜘蛛侠的演员形象上便可以窥视出这个超级英雄的一种大众“草根”气质:都其貌不扬,满卷书生气,甚至有些懦弱胆怯;身上都散发着一股青春气息,甚至还有点“娃娃脸”。然而,就是这种带有“草根”英雄的特质拉近了与世界各地影迷之间的距离,从而深受观众的喜爱。因为观众在这位平民英雄的身上可以找到许多自己身上的影子。
然而,在《超凡蜘蛛侠》中,由于导演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故事模式,将彼得·帕克身上与生俱来的那种平民英雄气质冲淡不少。本片将许多重头戏都安排在了夜里,像是蜘蛛侠与蜥蜴教授之间的四次对决:大桥之战,下水道之战,学校之战还有最后的摩天楼之战。其中竟有三次是发生在夜里,并且在对战的过程中缺少了纽约市民的参与,基本上就是两个人的独角戏。而在山姆·雷米版的《蜘蛛侠》系列中,哪里人多,哪里就会有蜘蛛侠的身影出现。每当蜘蛛侠在纽约市民面前将城市的破坏者击败之后,总是能够赢得市民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蜘蛛侠总是能够和市民们打成一片,甚至还会在市民狂欢的时候作为表演嘉宾,尽显亲民风范。
其实,电影作为“白日梦”,其目的就是可以实现普通观众在现实中渴望但却无法完成的梦想。每个人都拥有一个英雄情结,幻想自己拥有超自然能力,锄强扶弱,匡扶正义,从而受到万千拥戴。然而,这终究只是一个梦,不可能成为现实,谁也无法成为蜘蛛侠,拥有超能力。所以我们只有借助电影这个“白日梦”,在这个梦里将自己幻化为蜘蛛侠,以满足自己的英雄梦。在电影中,观众将蜘蛛侠的行为投射到自己身上,与蜘蛛侠在心理上便产生了某种认同。当电影中的蜘蛛侠战胜了邪恶力量之后,自己便会得到某种满足。而影片中的纽约市民,作为蜘蛛侠战胜邪恶力量的旁观者与见证者,也会产生对蜘蛛侠的一种心理认同。于是便纷纷投来崇拜的目光和啧啧的赞叹。在这一过程之中,发生了双重认同机制。一种是自己对蜘蛛侠的认同,另一种是纽约市民对蜘蛛侠的认同。其实,后者可以合并到前者,成为纽约市民对于自己的认同。影片中这种蜘蛛侠与纽约市民关系的互动,便会使观众在观赏影片的过程中心产生双倍的愉悦感。而这恰恰是《超凡蜘蛛侠》所缺少的。
大量夜场戏为影片营造了一种抑郁暗黑的风格,或许,马克·韦布是想借鉴《蝙蝠侠》中的元素,将原本低廉的商业题材处理为一部有深度、有层次,饱含人文思考的影片。的确,导演也试图做了一些尝试。影片开始不久,彼得·帕克由于自己的过失放过了一个劫犯,而导致自己的伯父死于劫犯的枪口之下,于是,彼得·帕克利用自己的超能力开始对犯罪分子进行疯狂的报复行为。在这一过程之中,彼得·帕克失去了自我,内心中的邪恶力量不断滋生。很显然,导演是在试图探讨人性中正邪力量之间的微妙转化。但是,导演的这种隔靴搔痒式的探讨在影片的后半段却戛然而止,相比诺兰对蝙蝠侠正邪转化的探讨以及相关人性的思考,马克·韦布对蜘蛛侠的理解却显得是那样的笨拙与肤浅。
其实,在《超凡蜘蛛侠》中,导演对于彼得·帕克这一人物角色也赋予了一定的平民气质。彼得·帕克在校园里总是滑着滑板,有时穿着蜘蛛侠战衣身后却背个背包。他极富幽默细胞,即使是在抓捕犯人时也不忘和犯罪分子耍嘴皮子调侃一番。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平民气质还是难以掩盖影片整体气质上的不足。而影片中彼得·帕克过早的将其蜘蛛侠的身份告诉自己的女友,实乃影片的一大败笔。这种将悬念过早剧透的做法无疑使得之后彼得·帕克与女友的爱情戏份缺少了那种由隐瞒真相而带来的各种误会矛盾冲突,而使得之后的爱情流于平淡。
蜘蛛侠之所以吸引观众,并不只是因为他拥有在城市高楼大厦之间飞檐走壁,吐丝倒挂的超能力,而是由于这个英雄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双重人生:一种是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视为己任的孤独城市守护者;一种是终日为生活苦恼,为事业奔波,为爱情隐忍的邻家大男孩彼得·帕克。这种双重人生所具有的巨大反差更容易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因为他具有一种平民英雄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