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到老挝货运

海东到老挝货运
近几年来,国内的快递市场红利不断,在肥沃的土地上民营快递快速成长,只是,进入我国市场30年的外资快递企业却好似并没有吸取到太多营养,它们在我国的日子也是每况愈下。
近日,顺丰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国际物流三巨头之一dhl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顺丰拟用55亿元现金整合dhl在我国大陆、香港的供应链管理业务、管理团队和相关科技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供应链业务是dhl的强势业务。
其实,不仅dhl走上了出售业务的道路,另一个国际物流巨头ups早在dhl之前选择向我国市场妥协——2017年ups与顺丰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拓国际业务。
因为脏乱差的货运市场不符合产业政策,因为货运市场所带来的亩产税收不能达标,没有地方招商引资愿意引进一个货运市场,所以物流公司们从过去的“群居”,变得越来越分散,分散于城市边缘的各个角落,货运市场每次总会成为城市发展和扩张的受害者而在盈利模式上,停车收费、信息部和桌位收费加上一些配套服务,这些成为物流园区的主要盈利模式,而随着货运匹配平台的出现,货运市场的这些盈利模式已经不复存在,去看看传化物流基地在全国主要城市的物流园区现在的生存状况,我们就能知道传统货运物流园区的命运,一个货运市场,远远不如物流地产(标准仓库)来的轻松和有前景。
标的方面,铁龙物流以集装箱铁路运输为主业,最为受益铁路货运升级进程;同样我们看好地处广深、本地经济活跃、具有客票提价预期的广深铁路,和基本面优质的大秦铁路;快递方面,看好快递企业与铁路的长期合作,长期看好顺丰,短期核心关注增速领先的韵达,以及估值合理的圆通、申通;物流方面长期看好获取了支线铁路资源的安通控股、象屿股份。
况且对比国内,东南亚的市场环境显然复杂许多,它并非是统一的大市场,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每个都有不同的信仰特性,有不同的政策限制,城市建设也截然不同。数据显示新加坡互联网普及程度,人均gdp,但人口太少不及600万;印尼人口约2.6亿,为东南亚,移动互联网普及增速也,但地域分布太分散(千岛之国),交通物流成本高昂;而马来西亚人口甚至不到3200万,差异可见一斑。同时某些地区的文化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例如、印尼这些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仍非常落后,税收秩序混乱,加之其岛屿众多,交通不便,落后的物流设施也就阻碍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时至今日,国际物流巨头dhl、ups、fedex进入我国市场已近30年,并且早在十几年前就获得国内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这些国际物流巨头可谓也赶上了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成长期,但是,它们却并没有乘上这趟飞速前进的快递列车,它们不得不伸手拉住疾驰而行的本土快递企业的衣角。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国际物流巨头dhl、ups、fedex纷纷进入我国市场,那个时期,它们几乎垄断着国际快件业务。无论是在经营上,还是管理上,这些国际物流巨头一直是民营快递学习追逐的方向。
2010年开始,3家快递巨头先后获得国内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理论上来说,这3家企业迎来了第二春,可以在国内业务上大干一场。但是这3家国际巨头却望而却步。从此以后,它们在我国市场的份额越来越低。
海东到老挝货运
以1030am为例,创立之初1030am曾获我国万网前ceo张向东和4399前cto曹政价值75万新币(约合360.3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以及51ceo庞升东315万新币(约合1513.4万元)的pre-a轮融资,但后来由于对新加坡的市场了解不足,新加坡的市场体量、气候差异和电商化水平等成熟度都太低,一开始1030am以为这个小而美是蜜糖,但结果却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物流行业都如同一盘散沙,不仅价格竞争恶劣,即使在携手合作时,也都在觊觎着对方的市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5年间,外资快递企业的业务量市场份额从3.0%下降到0.6%,下降幅度为80%;5年间,外资快递企业的业务收入市场份额从14.8%下降到6.2%,下降幅度为58%。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2017年我国邮政行业发展情况的数据统计中,我国邮政局对外公布的《2017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没有再提到外资快递企业的任何情况,而是只介绍了民营快递企业的具体情况。从继续增长的民营快递企业的市场份额来看,外资快递企业的市场份额仍在下降。
从我国邮政局的统计公报中单独详细地对外资快递企业的具体运营情况做出说明,再到没有任何笔墨,这也足以说明外资快递企业在我国市场的衰落。
水土不服错失良机
原来,dhl的发展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顺利,尤其是在亚太地区。据悉,dhl亚太地区供应链业务正在下滑。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2018年一财季亚太地区供应链业务下降15.4%,第二财季下降10.7%。我国则是dhl亚太地区的重要市场,dhl在我国的业务也并不理想。
对于业务下滑,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我国快递市场的高成本以及价格战,让国际物流巨头无法适应,也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其实,成本及价格战的问题,早已开始影响dhl的发展。dhl在2009年整合了国内快递企业全一、中外运速递、金果3家企业,然而到2011年dhl却将旗下的这3家公司出售。当时的dhl大中华区总裁许克威坦言,外资快递受限于各方面的成本,在价格上比较吃亏。
如今,国内的物流成本依然高企,价格战也依然是快递企业间竞争的主要砝码,dhl等国际物流巨头不仅无法开拓国内业务,就连其把控多年的国际业务也失去优势,不得不寻求本土快递企业合作,借助本土快递企业的国内网络优势,弥补它们的不足。
当然,这与我国跨境贸易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本土快递企业在国际业务上的发力。据悉,本土快递企业正是在2013年、2014年那时开始了国际业务的加速开拓。2013年顺丰就通过设立跨境电商平台试水跨境物流;2014年申通快递开始大力发展国际网络;也正是那个时候圆通与韵达等快递企业也开始大力拓展国际网络。
目前国内物流行业的趋势之一就是国际化,顺丰、ems、“三通一达”、百世等众多快递企业加速布局国际物流业务,并且业务增长很快。据了解,2017年顺丰国际产品净收入20.43亿元,较上年增长43.70%。2017年圆通国际快递产品营业收入1.16亿元,比2016年增长93.87%。申通快递的国际快递业务在2017年实现639万元的收入,同比38.63%。
国际业务正在逐渐奔向本土快递企业的怀抱,国际物流巨头不得不退一步通过合作的形式保留我国市场业务。
4海外仓所谓海外仓储服务是指由网络外贸交易平台、物流服务商或共同为卖家在销售目标地提供的货品仓储、分拣、包装、派送的一站式控制与管理服务。卖家将货物存储到当地仓库,当买家有需求时,时间做出快速响应,及时进行货物的分拣、包装以及递送。整个流程包括头程运输、仓储管理和本地配送三个部分。目前,由于优点众多,海外仓成为了业内较为推崇的物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