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竹的母竹如何留

母竹成活后,如竹秆或技条芽开始萌发,说明秆基已开始发生新根,可每隔10-15天施稀尿水一次,立秋后即停止施肥。发笋前和出笋长竹后各中耕除草1次,使土壤疏松,避免杂草滋生,保证母竹及竹笋的良好生长。麻竹造林后最忌人畜触动或风吹摇晃,所以要加强保护,最好要搭支架加以固定,禁止在造林地放牧。检查母竹顶端切口是否朝上,若是朝下,要重新朝上斜切,以便盛接雨水,或在切口涂泥浆,以防竹管干枯,影响侧芽生长发育。如遇久旱不雨,要求每隔5-6日浇水一次,有条件地方可引水灌溉。
母竹成活后,如竹秆或技条芽开始萌发,说明秆基已开始发生新根,可每隔10-15天施稀尿水一次,立秋后即停止施肥。发笋前和出笋长竹后各中耕除草1次,使土壤疏松,避免杂草滋生,保证母竹及竹笋的良好生长。
新造的一株麻竹母竹,第一年最好留两个壮笋(早期笋)养竹,形成两个支系,第二、三年各再留两个壮笋养竹,其余割去,每丛共有 6株新母竹,每公顷约有 2700株,已形成合理的光合作用群体,可以充分地合成和积累有机养分。
如抚育管理得当,第四年可出现笋高产,每年每丛共养新竹2株。第一年留养的母竹已衰老,秆基芽眼已无发笋能力,叶部分衰老,光合作用微弱,必须伐去。这样每丛可保留6株母竹。每年伐去4年生老竹2株,正常生产时,留笋养竹应在中期发笋中选择,伐竹时应将老竹蔸挖起,一般新竹总是在竹丛外围,老竹在竹丛中间,伐去老竹井挖掉老竹蔸,新竹也可安排往中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