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梨

茶梨(annesleafragranswall.),山茶科常绿乔木。其树形美观,树体通直,枝叶繁茂,果形奇特,嫩叶鲜艳夺目,树皮、树叶可药用,是一个极有发展前景的用材、药用、观赏树种。但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研究和报道甚少,甚至鲜为人知。
笔者自1984年在湖南省新宁县罗汉洞林区发现茶梨天然林以来,开展了原产地的植被调查,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发现该树种生态适应性极强,生长快,病虫害少,观赏价值高。如能更好地保护、利用和发展这一优良树种,可为我国的园林绿化和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新的优良种质资源。
形态特征
茶梨别名红香树、红楣、猪头果;高可达15米,胸径30厘米;叶簇生枝顶,椭圆形或长圆形披针形,近全缘,稍反卷,下面密被红褐色腺点;花橙黄色,几朵至10余朵聚生于枝端及叶腋,花梗长,花瓣5个;基部连合,子房2至3室,每室数个胚珠,花柱长1.5毫米至2毫米,顶端2至3裂;果梗长4厘米至6厘米;果实近球形,浆果,革质,径2厘米至3厘米,宿萼厚革质;每室1至3粒种子,种子具红色假种皮。花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果实成熟期在10月中下旬。
茶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生于海拔300米至1900米山区常绿阔叶林中、林缘、溪边阴湿地。湖南境内主要分布于宜章县莽山、宁远、城步、洞口、新宁等地。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尼泊尔也有分布。
经济价值
茶梨植株呈宝塔形,树冠枝叶茂密,树姿幽美。叶厚革质、光亮深绿,十分引人注目。其下枝平展、上枝斜上,树冠浓郁。春季发嫩叶呈鲜红色,点缀于老叶丛中,红绿相间。果实大呈橙黄色,略似海棠,宽大的宿萼更显奇特。
除了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茶梨还具药用和经济用途。它的木材浅黄色,细致均匀,切削面光滑,强度适中,耐腐,可作为建筑、家具用材;它的树皮、树叶可药用,微苦、涩、凉,可消食健胃,舒肝退热;其叶研成粉,可治消化不良,树皮煎服可治肠炎。
园林应用
茶梨树形端正,枝叶茂密而秀丽,是很好的庭荫树和行道树种,在一年的生长过程中,它的叶、花、果实、枝条、树形都随着季节发生细微变化,呈现出来的季节景象给观赏者以独特的美感。
在城市园林绿化上,茶梨常成列种植,进行道路绿化。还可进行群植或孤植。作为园林配景,也不失其形、色、香、韵。茶梨与落叶树种白玉兰、日本早樱等间种或进行混栽,常绿与落叶互补,红叶与绿叶相映,则更显其妩媚动人、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