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菊细菌性芽腐病防治

金盏菊细菌性芽腐病分布于各地,主要为害金盏菊常见病害之一。
一、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抽出的芽,造成芽变褐枯死或萎蔫。茎、叶也常染病,茎表现淡绿色日灼状,病茎常向一侧弯曲。叶片染病呈暗绿色至暗黑色;叶脉染病叶片呈畸形状。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为金盏花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calendulae(takimoto)dowson),属细菌。病原细菌杆状,大小1-2x0.5(um)。
三、发病特点: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生长茂密的金盏菊易发病,秋雨大、雨日多的年份或湿气滞留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栽植时要注意通风,不要过密。
(2)发病初期喷洒12%绿乳铜乳油500-6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8%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水剂4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