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名词解释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定时、计数、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模拟的、数字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plc分类
plc产品种类繁多,其规格和性能也各不相同。对于plc,通常根据其功能的差异、结构形式的不同和i/o点数的多少等进行大致分类。
1.根据plc的功能不同,可将plc分为低档、中档、高档三类。
低档plc具有定时、计数、逻辑运算、移位以及自诊断、监控等基本功能,还可有少量模拟量输入/输出、数据传送、算术运算和比较及通信等功能,主要用于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或少量模拟量控制的单机控制系统。
中档plc除具有低档plc的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模拟量输入/输出、数据传送和比较、算术运算、远程i/o、数制转换、子程序及通信联网等功能;有些还可增设pid控制、中断控制等功能,适用于复杂的控制系统。
高档plc除具有中档plc的功能外,还增加了矩阵运算、带符号算术运算、平方根运算、位逻辑运算及制表和表格传送、其他特殊功能函数的运算功能等。高档plc具有更强的通信联网功能,可用于大规模过程控制或构成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进而实现工厂自动化。
2.根据plc的结构形式,可将plc分为模块式和整体式两类。
模块式plc将plc的各组成部分分别做成若干个单独的模块,如i/o模块、电源模块(有的含在cpu模块中)、cpu模块以及各种功能模块。模块式plc由框架或基板和各种模块组成,模块装在框架或基板的插座上,如图所示。这种模块式plc的特点是配置灵活,可根据需要选配不同规模的系统,而且装配方便,便于扩展和维修。大、中型plc一般采用模块式结构。
整体式结构一般用于小型plc。整体式plc是将cpu、电源、i/o接口等部件都集中装在一个机箱内,如图所示。具有结构紧凑、价格低、体积小的特点。整体式plc由不同i/o点数的扩展单元和基本单元(又称主机)组成,扩展单元内只有i/o和电源等,而没有cpu;基本单元内有i/o接口、cpu、与i/o扩展单元相连的扩展口以及与编程器或eprom写入器相连的接口等。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之间一般用扁平电缆连接。整体式plc一般还可配备特殊功能单元,如位置控制单元、模拟量单元等,使其功能得以扩展。
还有一些plc将整体式和模块式的特点结合起来,构成所谓的叠装式plc。叠装式plc的cpu、电源、i/o接口等也是各自独立的模块,但它们之间是靠电缆进行连接的,并且各模块可以一层层地叠装。这样,不但系统可以灵活配置,还可做得体积小巧。
3.根据plc的i/o点数多少,可将plc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类。
小型plc的i/o点数小于256,具有单cpu及8位或16位处理器,用户存储器容量为4kb以下。例如:三菱fx0s系列;中型plc的i/o点数在256~2048,具有双cpu,用户存储器容量为2~8kb;大型plc的i/o点数大于2048,具有多cpu及16位或32位处理器,用户存储器容量为8~16kb。
世界上,plc产品可按地域分成三大流派,一个流派是欧洲产品,一个流派是美国产品,一个流派是日本产品。美国和欧洲的plc技术是在相互隔离情况下独立研究开发的,因此美国和欧洲的plc产品有明显的差异性。而日本的plc技术是由美国引进的,对美国的plc产品有一定的继承性,但日本的主推产品定位在小型plc上。美国和欧洲以大中型plc而闻名,而日本则以小型plc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