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季节茶树egcg含量变化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了40份茶树资源春、夏、秋三季茶树新梢egcg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40份资源egcg年含量平均为6.88%,三季茶树eccg平均含量夏>春>秋;含量变化最大的是秋梢,变异系数为0.27。同时获得3份资源:22号(10.07%)、31号( 10.020lo)、39号(10.11%),egcg三季平均含量超过10%。
关键词:茶树资源;季节;eccg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其含量高达茶叶干重的20%—33%,包括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苷、花青素类及酚酸化合物等几大类。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是儿茶素,儿茶素又可分为非酯型儿茶素(简单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复杂儿茶素)。其中酯型儿茶素所占比例最大,为茶多酚总量的55%左右,其含量为茶叶干重的12%—l9%,包括egcg、ecg、gcg等组分。egcg为酯型儿茶素,近年来大量科学研究表明,egcg是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功效,在抑菌、抗病毒、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痛、防辐射、延缓衰老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茶叶是天然egcg的唯一来源,且egcg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嫩梢中含量最高川。茶树为多年生植物,且呈现季节轮次性生长,不同的生长季节,其代谢特征有较大差异,本文主要考察了不同季节茶树嫩梢中egcg的含量差异,兹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在石门茶区(含东山峰)选择40份资源,采摘一芽二叶,采用蒸青法固定样品,统一测定egcg含量。
1.2仪器和化学药品
lc-4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rf-530检测器、isc -07na型分离柱、prr -2蠕动泵、c-r3a数据处理机、艾科浦分析型实验室纯水机(重庆颐洋企业发展有限公司)、ab204 -s电子天平、dk-s2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密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高速电动植物粉碎机(江苏银河平衡仪器厂)、电子天平(德国产):bs2000s,d=0.0001g、铝盒:内径4—5cm,高3~4cm,具盖。
化学药品:甲酰胺(色谱纯),甲醇(分析纯),冰醋酸(分析纯)。
1.3方法
1.3.1含水率测定(103±20℃)
将铝盒洗净,编号,烘干至恒重,记下重量。用四分法取粉碎碎茶样,称取10.00g,置于铝盒中,再用电子天平( d=0.0001g)称重,置于烘箱内,去盖,斜置于盒边,在103±2℃烘箱内烘4h,加盖取出,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在103±2℃烘箱内再烘60min,再称重。直至连续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0.005g,即为恒重。依烘干前后的重量之差,计算茶样含水率。
1.3.2试样制备
磨样→过筛→称重0.50g置于50ml三角瓶中→加入30%乙醇40ml→置于水浴锅微沸30min←过滤到looml容量瓶→冷却定容→用微量注射器取loul→色谱检测。
1.3.3 色谱分析
进样量:10ul;固定相:shim-pack,ods c185llm,4.6 x150mm,柱温380c;流动相:a水,b甲酰胺:甲醇:冰醋酸=40:2:1.5;流速:1.1ml/min;检测波长:278nm。
洗脱梯度见下表
2结果与分析
据报道,不同茶树品种,其新梢egcg含量差异很大,介于6%—11%(占鲜叶干物重的百分率),即品种间差异可达l倍左右。本实验结果表明(表2、表3):在40份资源中,大多数新梢egcg含量介于6%~10%,春梢、夏梢、秋梢分别占72.5%、85.0%、47.5%;而高于10%者,春梢、夏梢、秋梢分别占2.5%、7.5%、0;低于6%的春梢、夏梢、秋梢分别占10%、25.5%、52.5%。表3中极差显示,品种间egcg含量变化差异较大,三季的极差均大于6%,如39号夏梢egcg含量高达10.57%,16号为5.66%,9号仅4.460/0。40个品种或株系春梢egcg含量变化范围为2.99%—10.31%,平均6.69%,即最高或最低含量相差2.4倍多,变异系数为0.23。夏梢egcg含量的范围为4.46%—10.570/0,平均7.61%,即最高和最低相差1.4倍,变异系数为0.18。秋梢egcg含量范围为3.280/0—9.890/0,平均6.07010,即最高和最低相差2.0倍,变异系数为0.27。
茶树新梢egcg含量需要处于什么水平,才可视为高egcg的特异资源,目前尚未见有该方面的报道,据我国两次茶树种质资源筛选的资料表明:茶多酚含量高于34%者,视为超常规水平的品种或株系。egcg含量一般占茶多酚总量的40%,以此为依据,则egcg高于13%者,即可视为超常规水平的品种或株系。本试验结果表明(表2):在40份资源中,egcg含量春、夏、秋三季平均值超过130/0者未有发现。有3份资源超过10010,分别为22号(10.06%)、31号( 10.02%)、39号(10.14%),这3份高egcg资源,对开发利用egcg有重要价值。
3讨论
茶树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简称茶多酚),其含量高达鲜叶干物重的20%~35%,其中egcg(epigallocatechin-3 -gallate,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所占比例最大,为茶多酚总量的40%左右,其含量高达鲜叶干物重的8%~14%。在茶树体内主要是由(一)一表没食子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经酯化作用形成,其关键性的调节酶受光温等外界条件调控,从而表现出季节性含量的差异。此外,茶树新梢的不同伸育程度,egcg变化显著,随伸育程度增长含量渐次降低。本研究中,egcg含量表现夏>春>秋的趋势,一是夏季光照强,气温高,茶树光合作用强,碳代谢旺盛,多酚类形成总量比春秋两季多,所以egcg含量为三季中含量最高,在茶叶品质上,表现为涩味重,与杨贤强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春季与秋季比较,春季含量要高于秋季,可能是由于采摘相同的一芽二叶原料,秋季原料由于温度、光照、水分的环境因素影响,其木质化程度要高于春季。
不同品种的茶树,其egcg含量也是有差异的,主要是由于控制酶基因的差异所致。egcg的生物合成,从种子萌发开始,首先合成l-ec与d,l-c等非酯型儿茶素,再经羟基化或者没食子酰基化形成的阴。因此,不同的品种其羟基化、没食子酰基化强度有很大差异。云南大叶种含有较多的简单儿茶素l-ec、d,l-c,认为是其保持了原始特性。那么egcg含量高的品种,可能是由于茶树应对外界环境变化而进化的结果,从而也表现出本研究中40份资源egcg的含量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