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它是在泵浦源的作用下,使得工作物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状态,从而具备光的放大作用。对于掺铒光纤放大器来说,其基本原理与之相同,它之所以能放大光信号,简单来说,是在泵浦源的作用下,在掺铒光纤中出现了粒子数反转分布,产生了受激辐射,从而使光信号得到放大。由于edfa具有细长的纤形结构,使得有源区的能量密度很高,光和物质的作用区很长,这样可以降低对泵浦源功率的要求。
由理论分析知道,铒离子有三个工作能级:e1,e2和e3,如图所示。其中e1能级最低,称为基态;e2能级为亚稳态,e3能级最高,称为激发态。
图 铒离子能带图
在末受任何光激励的情况下,处在最低能级e1上,当用泵浦光源的激光不断地激发光纤时,处于基态的粒子获得了能量就会向高能级跃迁。如由e1跃迁至e3,由于粒子在e3这个高能级上是不稳定的,它将迅速以无辐射跃迁过程落到亚稳态e2上。在该能级上,相对来讲粒子有较长的存活寿命,此时,由于泵浦光源不断地激发,则e2能级上的粒子数就不断增加,而e1能级上的粒子数就减少,这样,在这段掺铒光纤中实现了粒子数反转分布状态,就具备了实现光放大的条件。
当输入光信号的光子能量e=hf正好等于e2和e1的能级差时,即e2-e1=hf:,则亚稳态e2上的粒子将以受激辐射的形式跃迁到基态e1上,并辐射出和输入光信号中的光子一样的全同光子,从而大大增加了光子数量,使得输入光信号在掺铒光纤中变为一个强的输出光信号,实现了对光信号的直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