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东区安定镇绕马路村的故事(下)

村民们说最大的茶树一个人都围不过来,在房子背后,20多年前盖房子时砍了绕马路村在千年古道边,决定了它兵燹匪祸难以躲避,居住在这里的族群难有长久的安宁居住民会不断地迁、不断地换,只有地名还存着一千多年前的信息,绕马路村800年以上的古茶树已找不到,四五百年的还能找到几棵。
古道两侧清朝末年民国时期留下来的茶园相当多。这些茶应是蒙化人所种别底咪大茶地、老鹰垭口大茶地、阿毕尼乌大茶地、龙树洼子大茶地都是1949年以前所种,种法是满天星顺坡栽,那已是在建大基地做产业了,成山成片地种茶,说明绕马路1949年以前已有专门茶园、专业茶农了。
民国时期安定镇的镇长姜尚文看中了绕马路,叫绕马路的人多多种茶绕马路的茶他负责全收。绕马路村的李文禄民国时期做过方砖茶一斤一块,巍山的马帮来中仓、外仓收方砖茶给的价比姜尚文的还高,李文禄将茶砖类给巍山马帮。绕马路村1950年时住户仅有10多户,但茶叶产量已超1000千克,因为茶园多茶叶产量大,1958年景东县在无量山东坡建的第个茶叶试验场和茶叶加工厂就在绕马路村的芭蕉河组。
羊皮库村花椒村的茶都送到芭蕉河茶厂加工,有了茶叶加工厂,整个河底村委会10多个自然村的老茶树得到持续利用,新茶园基地也迅速发展起来,因为老仓河流经河底村委会地界,河底村委会各个自然村的茶对外都称老仓茶,现在绕马路村的茶产量己超过4000千克,对外仍称老仓茶,午路已经通到绕马路村,茶叶己不用马帮来驮,去景东城去安定街已很方便,但绕马路村的人还是经常去赶保甸街,走的还是南诏时开通的刊木通道。本内容来自《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