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为了销售而持有的、为了销售而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为用于生产可借销售的商品或劳务而持有的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为流动资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包装物等。
不包括任何不在日常经营过程销售的资产,如企业准备出售的有价证券、房屋、设备等。
存货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存货的价值不仅会对资产负债表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损益表。
而且,存货的影响是跨期的、累计的,本期的期末存货是下一期的期初存货,
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价值将会影响下一期的销货成本。
存货的范围 指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的存货。
存货的取决于存货的法定的有权,而不是存货的实际占用。
在会计报表编报日,凡为企业所有的存货,不论其存放何处,也不论是否运抵存货,不论其是否运出,均不属于企业。
存货所有权转移一般以交货方式为依据,如果按照起运地离岸价交货,卖方只要将存货从起运地运出,存货即归买方所有;
如果按照目的地离岸价交货,存货运达指定的目的地后才归买方所有。
存货的成本:存货的成本包括购买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目前状态和位置的其他成本。
购买成本包括购买价格和与存货直接相联系的费用,如运输费、包装费、检验费、保管费、保险费、消费税等;
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我国会计制度对存货的成本作了详细规定。
在会计制度和实践中,存货成本并不严格按照上述定义核算,
如采购部门的成本显然是使存货达到目前状态和位置的成本,但未计入存货成本。
富有争议的是为筹集存货资金而发生的利息费用。
一种观点认为,利息费用是间接使存货达到目前状态和位置而发生的,应计入存货成本;
另一种观点认为,利息费用是与企业一般活动相关的期间成本,与取得某种存货无关。
我国会计制度规定的利息费用不计入存货成本。
购货折扣(现金折扣)和制造费用是确定存货成本的两个主要问题。
存货的盘存制度确定存货数量和成本的制度。
有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两种,盘存制度不同,存货的核算方法也有所区别。
存货的计价方法确定期末存货和当期销货成本的方法。
概括起来有3类:成本流转假设、偏离历史成本的方法和估计方法。
成本流转假设包括个别认定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基本存量法、近进价法;
偏离历史成本的方法包括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重置成本、标准成本法、可变现净值法;
估计方法有毛利法、零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