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成熟。而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丝绸文化、瓷器文化则标志着中原文明进入空前的鼎盛时期。蚕丝是丝绸的基本原料,丝绸文化实际上就是蚕桑文化的高度发展成熟阶段。蚕桑所成就的丝绸文化,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文明的象征,时至今日,中国的丝绸制品也同样被全世界所认可和推崇。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以前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黄河中下游各地用蚕桑丝织为题材的诗篇不在少数。《大雅·瞻印》说:“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妇女们既不担负劳役,怎能不从事蚕织?”可见当时养蚕缫织是妇女的主要工作。在古老的桑蚕文化中,桑树上结的果实酿造的桑椹酒也是桑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桑椹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桑树上的桑叶养蚕并成就了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时,桑树上的果实桑椹酿造的桑椹酒才刚刚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对于紫酒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公元938年,相传于阗国国王李圣天,就将紫酒作为宴请贵宾的专用“国酒”。《五代史》记载:“圣天衣冠如中国,其殿皆向东,曰全册殿,有楼曰七凤楼。以蒲桃为酒,又有紫酒,青酒,不知其所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