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整顿秩序,应当缓期,不可一刀切


最近大家都在议论车库整顿秩序的问题,时值冬天,这个12月31前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得有点仓促。势必影响到一大部份底层人员的生计问题,联想到最近在BJ大城市开展的城市人口疏解、煤改气、广告牌统一整理等,在一片质问声中有关部门下达了暂缓的决定。其核心的出发点是市容整改确有必要,但是民生更加则更应当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小区车库开店或住人由来已久(很多小区根本就没有设计店面房),要想毕其功于一役,有点仓促。毕竟以车库为谋生的人员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如理发、缝缝补补、小买卖、电脑维护家电维修,这些行业国企是不会去做的。这些小店的存在对于小区周围来讲确实是便民的行当。我们说城市整改没有错,但是民生也是头等大事。取消了小店,只会让小区的老人消费负担增加,同时,万众创业的平台随着消失,年轻人外来务工者的入门平台也变得高不可攀。此外,一些老人肢体不方便,或者为了子女住房难,自已宁愿住楼下,现在来个一刀切,ZF又没有深入的调研和与车库主人的有效沟通,武断地提出一个最后期限,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17做好了以后18年就全面小康了吗?当然,有火灾隐患或做防盗窗扰民可以强制整改没有问题,但直接影响到民生的整顿秩到底有多大的合理性?民生到底应当放在什么位置?在城市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走了另一个极端?考虑整洁美观、一统,由此造成当事人直接经济损失有无补偿?创业人员的就业如何低门槛实现?早点、便民修理在何处可以安放?我们的经济基础还没有到了可以不愁吃穿的时代,许多年轻人暂时没有正式工作,这样简陋的工作也算是为ZF解决了就业问题,有关部门是否有足够的岗位可以接受这些车库劳动力?房管处是否有大量的空房可以让不方便的老人都住在一楼?这样牵涉面极广的系统工程为何要求一个月之内马上做完?我们知道晚报最近也在登关于“四风”问题的文章,作风建设在路上,我们有关部门作风为何简单粗陋,欠妥,没有一个与当事人的有效沟通过程,本人以为,深入群众,让当地小区居民参与到车库整理的必要性才是化解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希望大家理性讨论,而不是一刀切。

确实如此,家里就有一中风老人,无法走楼梯,养老院公办的去不了,民办的去不起,怎办?当官的不为民着想,一味迎上,谈何为人民服务!

典型的懒政行为,在今年冰冷刺骨的寒冬里,反衬出人性的残酷与无情。

楼主写的真不错。车库的基本都是底层劳动人民,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便利。

恶政猛于虎

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你们住车库接的煤气水电以及生活垃圾还有噪音污染,可曾考虑过你们楼上的一楼住户感受?

整天一大群人聚集在那个车库门口叽叽喳喳,大早上就开始嗷嗷叫,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弄个煤气炉放在门口炒菜做饭,油烟往楼上飘先不说,哪天煤气罐炸了,楼上的用户才是有苦说不出,你们到时候舍得赔?

小区的车库小店确实很便民

牟利,一切为了利益

楼主文笔一看就是写申论的!政府的行为明显是以堵代疏。能住上方便的楼房,没人会喜欢住昏暗的车库。能租上便宜的商铺,谁会去租狭小的车库。

城管的办公室有多不?

哎一个政府一个规矩,苦了老百姓

写的好,整顿不是一刀切。

2017年,凡是涉及到数字规定的的政策,没一个搞的好的

写的不错。。。。。

自己用的车库也要管?老百姓比政府都注意自己的财产呢!那些住车一楼的老人,本身就是腿脚不便,想晒晒太阳,楼下有人气一点!不然呆家里发霉啊!

那车库改成住房的是不是要改回来?不改回来是不是要抓起来?如果不是就是说p

车库如果停车,难道每天进出就没有噪声了?一楼以上的住户确保每一家都是没有噪声了?生活垃圾不是每一家都有的吗,为何车库的人不可以有,如果车库的人乱到垃圾,一样可以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