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同光琴派”非遗传承音乐会

2019年10月13日上午,由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部、图书馆和福州市古琴研究会主办的书简琴韵《福州古厝》同光琴派非遗传承音乐会在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龙腰校区举办,特邀与古斋琴社的琴师与学员演奏,让现场观众领略了闽派古琴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销售crm做成了产品当中的战斗机,不惧任何竞争对手的攻击。
音乐会的曲目涵盖诸多技巧难度高深、气势恢宏博大的经典作品。一首《臥龙吟》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将即将出山的诸葛亮满怀感激和壮志,却深知天命难为的复杂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酒狂》《阳光三叠》《平沙落雁》《普庵咒》《挟仙游》《风云会》等曲目的弹奏者先后登台。压轴节目由福州市古琴研究会副会长、闽江学院非遗研究中心古琴客座教授张丽秋演奏《梅花三弄》,旋律清新活泼、跌宕起伏,展现了梅花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同光琴派,也称同光闽派古琴,福州闽派古琴(福州琴派),该琴派琴风宗宋遗风,善发理趣,倡导道禅琴启发人心,又因古琴脉络倡导人何振岱、陈宝琛为清代著名同光诗派的巨擘、代表性人物,而二人古琴皆有传承后人,故因该琴脉风格和传承关系而得名,为福州市人民政府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代起源就在西湖公园宛在堂、西湖书院、乌山致用书院、文儒坊何振岱故居等福州古厝里传承。代表性的琴谱有《琴瑟合谱》、《道真琴谱》、《吟赏楼琴瑟谱》、《琴谷山房琴谱》等。
主办方表示,以古琴音乐会的形式,保护历史文化名域无形的优良传统,倡导热爱文化和珍惜文化的情怀,对更好地传承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同时,能让更多人增进对同光琴派文化的认识,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促进无声与有声两种文化的融合,让同光琴派文化得到传承。
古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她以深厚的内涵、高雅的形制、优美的旋律和沁人心脾的音色而受到历代人们的喜爱。在3000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大量的古琴理论文献和曲谱。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古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乐器为世界人民所关注。
古琴有着许多流派,大都是由于地域、风格、师承等原因而形成的流派,它们大多时候都是按地域来命名,如虞山派、广陵派、九嶷派、闽派、岭南派、浙派、金陵派、泛川派、诸城派、梅庵派等等。但是各个古琴流派之间的差别除了地域,还取决于师承、风格和传谱等条件。
同光琴派,也称同光闽派古琴,福州闽派古琴(福州琴派),该琴派琴风宗宋遗风,善发理趣,倡导道禅琴启发人心,最早是在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间形成,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其派别创始人许赓皞、谢章铤于清代道光十八年在福州创立梅崖词社,因后续传人何振岱、福州八才女等发展;福州鳌峰书院最后一任山长陈宝琛之古琴传其侄女陈懋恒,陈懋恒古琴传其儿子赵之云、赵之奇、弟子周鹤林;福州三坊七巷黄家大院郭柏心清同治三年(1864)著有《琴学尊闻》,古琴传其侄子郭式昌,郭式昌传其儿子郭曾量,郭曾量传弟子吴飘隐。以上因琴脉关系以福州为主,所以也称福州琴派,也因主脉络何振岱、陈宝琛为同光诗派巨擘、代表性人物,而二人古琴皆有传承后人,故琴脉关系也称同光琴派或同光闽派古琴。
活动由闽江学院人文学院、闽江学院琴谷古琴协会、与古斋琴社、五凤街道龙泉社区共同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