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pace的基本模式
myspace成为同yahoo和google并肩的大网站。这预示着世界互联网的核心将转向web2.0个人门户。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博客、播客、dv、midi等新工具的开始广泛应用,降低了内容生产的门槛,普通人也可以生产和传播内容,这就颠覆了原来的由精英阶层生产内容、大众被动接受的局面。传统媒体通过单方发布信息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信息也更多表现为互动和交流,变的更加个性化。
myspace成立至今才不到三年,就拥有6000万用户,每个月新增注册用户达200万。网站平均每天的音乐流达5000万首,有100万条乐队资料。
myspace的模式是博客+sns(社会网络系统)+热点产品服务(音乐)。myspace是从音乐起家的,针对音乐的应用吸引了大量有粘度的用户,然后sns把用户之间建立基于共同兴趣的连接,通过博客把人个性化展现出来,并吸引更多人加入,使得体系形成良性的循环增长。
启示:myspace仅运营了3年就赶超过了门户网站,最快速度积累起人气,这个值得我们国内网站思考和借鉴。用web2.0模式来增加粘性和降低运营成本的网站,这种模式不用太大的编辑人员费用,是低成本在短时间内赶超门户网站的一个办法。
myspace几个杀手级应用业务:都是非常强的拉会员办法
1、“事件邀请”。很多乐队利用这项功能来邀请粉丝参加自己的演出,既加深了老网友之间的互动,又加强了老网友“拉”新网友的强度。
2、msn病毒式推广。用户能够看到自己在美国在线、雅虎以及msn中的朋友是否也在myspace里。
3、新的校友录功能,之前用户们必须填写他们是哪里的学生或者毕业生。这个学校的首页也提供分类广告的功能,用户可以在这里买卖课本、出租房屋或者征集合租人。
启示:我们国内的网站还停留在吹捧web2.0概念万能上,好像只要是web2.0模式,用户就会自己滚雪球似的过来了。具体该怎么拉会员?却很迷糊。那些网站虽然功能齐全,但是哪些是能实际吸引来用户的?是需要建立一个杀手级应用业务了!
myspace成功的因素分析:千方百计发展用户
myspace在一开始,用音乐和歌手来吸引比较新潮的那个群体,他们在朋友圈里都是音乐专家或者推销员的角色。用户相对小众的兴趣爱好,有价值认同感,会增加一个社区的粘性。然后myspace的策略是一直用病毒营销,建立会员拉会员的机制,不断增加各种新功能,用户滚雪球式的发展模式,一带十,十带百,形成千万用户群。现在在说英语的世界里,乐队几乎都在myspace网站建立自己的网页。
当myspace网站会员大到几千万数量,“音乐”这个共同爱好开始变的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