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云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各类云平台环境

首先,引用gartner对cmp给出的定义:cmp(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s,云管理平台)是一种管理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环境的整合性产品,其最小的功能范围应该包括自服务界面(self-service interfaces)、创建系统镜像(provision system images)、监控和账单(metering and billing),以及基于策略的一定程度的负载优化(workload optimization)等。高级的功能还包括整合外部已有的企业管理系统,包括服务目录(service catalogs)、存储和网络资源配置,更高级的资源管理和监控,比如客户机性能和可用性监控等。
考察描述cmp与openstack等云平台环境相互关系的一般架构图,如下:
cmp是用于对各类型的云环境(包括openstack)进行管理控制的专用性极强的平台,这意味着cmp是用同一套流程和治理策略去控制aws和ms azure等公有云和openstack等私有云的,cmp是用于管理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形成的“共生、共存、共荣”生态环境的整合性产品。正是基于这一基本特性,至少在目前,必然是由专用性极强的cmp纳管openstack等各类云平台环境,而不会是openstack环境(openstack的horizon等)在短期内成为专用性极强的主导性的cmp。
也就是说,尽管有许多openstack产商声称自身产品中已经集成了成熟的cmp系统,尽管基于openstack发展而成的cmp可能是未来的技术趋势,然而,至少在目前,基于openstack去管理基于esxi和hyper-v虚拟机的云平台环境的技术尚未成熟,至多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已,遑论其对公有云和混合云的管理等高级功能。正是基于这一基本事实,技术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专用的cmp去纳管各类云平台环境才是当前的主流技术。
还应该注意到,在openstack官方文档出现的逻辑架构图(如下面3图所示)中,明确地指出了管理openstack的三种方法是:command-line interfaces(命令行界面)、gui tools(类似于horizon的dashboard图形界面工具)、cloud management tools(rightscale, enstratius,etc)。
显然,在大规模的云平台维护中,使用command-line interfaces(命令行界面)去执行运维活动是不切实际的。
使用openstack horizon的dashboard图形界面工具,其有限的功能对大规模的云平台环境而言同样是不完备的。openstack的horizon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cmp,作为openstack的dashboard项目,当前的horizon只有很少的一部分cmp功能。horizon调用openstack的各个api接口去操作云平台资源中的各类资源,提供了管理和操作openstack的用户界面,实现了 cmp 所要求的一部分功能,但是,它还缺少很多核心功能。
openstack被专用性强的cloud management tools所纳管,这是被openstack官方所认可的管理openstack的标准方法之一。
在建设云平台的实践活动中,选择合适的cmp产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需要谨慎地研读业界权威观点,并在实践中对其加以确证,
forrester对2016年1季度的混合云管理解决方案的评估结果如下图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rightscale和scalr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用户暂时无法选用这两家公司的技术方案;而cliqr已于2016年3月被cisco收购,cliqr 将被集成至cisco的intercloud框架之中。
必须注意到的另一个事实是:cmp市场的碎片化程度极高,各产商占有的市场份额都非常低,大部分在10%以下。这个市场呈现出显著的战国时代的特征,这预示着未来几年在cmp市场的白热化的市场竞争。
无论未来会这样,就目前而言,实践证明,上图所展示的评估结果被证明具有相当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基于这个评估结果,云平台建设方可主动与这些cmp产商进行交流,找到与自身具体情况最为匹配的cmp产商及其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