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伊川的一家小饭店里,这位大姐正在擀一种黑不溜秋的面条,这种吃起来有一丝丝甜味的红薯面条,经常出现在当地人的餐桌上,尤其是夏天做成过水的捞面条,那滋味让人欲罢不能。
当地产的红薯以面、甜而闻名,冬天刨完红薯,人们把红薯制成红薯干晾晒,然后磨成红薯面,红薯面可以做窝窝头和面条,窝窝头现在很少有人吃了,红薯面条依然长盛不衰。
没有见过擀红薯面条的人,大概会惊奇于这种面条的做法,由于红薯面本身很难擀成筋道的面条,所以要用白面团把黑面团包起来,混合之后擀成一张薄薄的大面皮。
面皮切成小拇指宽的面条,由于擀的过程中撒的有红薯淀粉,所以面条摸起来非常光滑,相互之间也不会粘连,红薯淀粉是做粉条的原料,和红薯面还不是一回事。
七八月正是吃红薯叶的季节,所以这个时节的红薯捞面条也最为正宗,翠绿爽口的红薯叶是这碗面的最佳配菜,天气转凉后一般用小白菜,口感也不错。
他们一天要卖上三四百碗面,所以这口下面的小锅就一直不停歇,下面、丢菜、捞面、盛汤、加水,就这样一直从中午循环到晚上。
刚从滚锅出来的面条,先捞到一个盛满清水的盆子里,撒上豆芽,然后再捞到大瓷碗里,这一个过凉水的环节,让面条吃起来更加爽滑。
传统的红薯面条,一般就放点儿辣椒蒜汁,现在的人改良出一些新花样,比如浇西红柿炒鸡蛋卤、红烧肉卤,不过加肉的卤每碗要多收两块钱。
红薯捞面条分大小碗,大碗十块钱,小碗八块钱,加肉了更香,闻着面香、蒜香和肉香,呼噜一大碗,再喝半碗面汤,这感觉的确很爽,就是面虽然好吃,但是吃多了伤胃,所以还得悠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