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黄素石楼 陈起拓 摄影
黄素石楼俗称“土楼”,又名“定楼”,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西南面,由黄素、黄堂官父子建造,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历时三十多年方才建成。黄素石楼长宽各20米,高9.3米,石构墙体,呈方形平顶,三层四合院式。楼内有房三十六间,楼外有屋七十二间,合乎“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200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这个石楼的建设资金来源,传说比较有趣。据说黄素原本生活穷困,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一处破屋之内,妻子还算贤惠,织布补贴家用。某日,老鼠叼走了一团纱线,黄妻发现老鼠躲在石板缝隙之内,一怒之下撬开石板,掘地寻鼠,必欲杀之而后快。岂料挖着挖着,发生塌陷,掉入藏宝大坑。这大坑据传是明代官员黄文惠的藏宝处。黄家由此发达,建造恢宏石楼,是为黄素石楼。
门上写着“涂楼村”,即“土楼村”,其实是前黄村之下的一个自然村。
涂楼村的门框边上有两尊石将军,其中一尊已被人为损毁,另一尊依稀可辨。
地面上拍摄的石楼,感觉壁垒森严,墙上开的那几个口,是窗子,还是防御用的垛口呢?地面上拍摄的石楼,感
石楼的入口处有匾:上书“式好攸宁”四字。“式好”说的是骨肉关系好,也就是兄弟一团和气;“攸宁”,才能安定。“式好攸宁”意思就是说兄弟之间关系和睦,大家庭一团和气,日子才能过得安定和谐。
年代久远,风霜侵蚀,石楼顶盖早已不见。
石楼周遭满是红瓦房
石楼带着宽阔的石埕安置于红瓦房之中,显得与众不同。
四个角落都有外凸的角落,据说是防盗之用
石楼墙体已被绿植侵入,疑为鸟儿带来树种。
鸟瞰石楼,中偏右有井一口。
低角度观看,四周墙体的“窗口”是一般梯子无法够得着的,确实有可能是作为防卫用途
石楼前宽阔的石埕用作农事是非常好的所在,比如晒晒稻谷、花生之类,或者是练练乡勇。
在周边红瓦房的映衬下,石楼更像是别墅的主楼。
正前方看石楼。
鸟瞰。
鸟瞰石楼和周边建筑群。
从一处墙洞看石楼内部,可见土墙颓败,绿植侵入墙体
石楼的四个角楼造型比较奇特。
拄杖老妪走在石楼和瓦房之间的通道上,让人感慨岁月沧桑。
来源:空中看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