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国代表团仅拿5美元去埃及出口武器 竟然拿回来1.67亿美元!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面临的是外汇奇缺的境地,甚至工业部门向国外购买一些备件(注意不是整件)的几十美元,都必须经过外贸部部长的亲自批准。
中国战机出口第一单:1979年出口埃及歼六战斗机据赵光琛同志回忆,早在1978年初,中央最高首长在听取航空工业汇报时就指示:航空工业领域用钱太多,你们如果想要发展,就要想办法,办公司,去赚钱。1979年1月21日,著名的“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中航技)就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从事军品贸易的公司。这个公司成立后最大的目的,就是出口武器搞外汇,而锁定的第一个出口目标,就是埃及。
之所以选定埃及,是因为当时埃及和苏联彻底交恶,埃及在国际上孤立无援。因此萨达特总统在1979年2月28日,派图哈米副总理到中国洽谈军事合作。据后来中航技赴埃及代表团团长、中航技公司出口部经理刘国民回忆,当时中央最高首长向图哈米副总理表示,战机可以提供,但不能是无偿的,要收成本费。对方反复地请求不收费行不行,但是最高首长非常坚决地回应对方:“一定要收成本费”。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中航技马上就组建了以刘国民为首的赴埃及军贸谈判代表团。然而还有太多太多的困难的摆在面前,首先就是没有外汇。当时如果埃及方面不提供食宿,中国要自掏腰包,因此代表团需要1000美元的外汇。然而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连出国旅费都拿不出,甚至找外贸部借都借不到。1979年3月10日,代表团准备前往埃及。而在临行前,航空工业的领导反复叮嘱刘国民:那么这次前去一定要现汇,中国发展航空工业需要外汇,哪怕一个美元也好!然而刘国民一行出国时,手里只有以前出国小组节约下来的5美元。到了埃及,埃及空军装备部部长再次提出无偿援助问题。刘国民团长说了一段话:中国人均gdp300美元,埃及人均gdp1000美元,没有穷国无偿帮助富国的道理。其它国家的商船通过埃及苏伊士运河的时候,都要交费,为何中国要无偿提供战机。埃方无话可说,再也不提无偿援助。但是当时埃及空军司令却是十分亲信西方的,对中国歼六战斗机颇有微词,这带动整个空军对购买中国战机的意愿不大,总有人认为这种落后飞机就应该是无偿提供,谈判陷入僵局。迫不得已,中国代表团通过大使找到了当时的副总统穆巴拉克,穆巴拉克对中国很友好,马上就给空军司令打电话下命令,随后告诉中国代表团恢复谈判,保证最后肯定能签字。
副总统一发话,埃及空军马上转变了态度。在埃及空军司令部,埃及空军司令等谈判人员全都是笑脸相迎。更有意思的是,埃及空军司令以为中国代表的成员们只懂得英语和俄语,就放心用阿拉伯语与埃方人员交谈。可是中国代表中有一位阿拉伯语专家,亲耳听见埃方的一位准将向空军司令汇报,说中国空军报价非常优惠。中国代表团马上就有数了,坚持报价一分钱也不会降。
1979年5月2日-3日,中埃两国终于签订了两份军事合同,一份是向埃及出口44架歼6和6架歼教6,另一份是出口了220台涡喷6和28台涡喷发动机,另外还有一些附属的合同,总金额1.67亿美元。
歼教6
1979年的1.67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5亿美元。放到现在,这也是排的上号的大单子。后来中国首次发出互联网邮件的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的一台西门子7760型计算机,购买这些设备的钱都是来自于中航技卖埃及飞机的合同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