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工业向生态型工业过渡的道路上,我们认为,浙江的工业企业必须经历两轮蜕变:一是绿色生产,即环保、节能、无污染;二是文化建设,即高效、友好、可持续。面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挑战,成熟型的工业企业,需要在清醒中追求更稳健的发展。或者说,生态工业的概念,必须经历一轮真正的文化层面的升级,才能与时代的节拍合二为一。
痛点一
基业长青的战略文化怎么做?
某工业企业,尽管在2015年就进行了股改,但两年过去,内部管理机制还是无法完善。企业苦恼:该如何让团队理解并融入公司的发展战略?
普通员工不需要去做百年企业的战略思考,但必须相信公司的战略方向。相信,是一种力量,也是一项高难度动作。上下同欲者胜——企业战略文化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战略文化的一系列工作,让企业目标融入团队目标,融入个人目标,营造荣辱与共的良好气氛。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文化设计,还应囊括以下两个重点:
一是传承文化的设计。多数情况下,一代创始人与二代传承人,都有互不认输的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代际认知的差异,更是两种价值观的差异。传承文化的塑造目的,在于思想的统一、理念的统一、精神的统一。
二是合伙文化的设计。有一家大型的连锁型印刷企业,其核心层均是来自温州的家族成员,貌似一团和气的背后,也有诸多分工合作上的苦恼,最终导致企业发展受损。浙江有不少的工业企业,正面临股权隐患或合伙困扰。应对路径:事先防范——把约束机制及相关条款,写入公司章程;事后补救——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通过战略目标明确化,三权分立清晰化,以终为始、提炼初心,培育健康积极的合伙人文化。
痛点二
人才成长的创新文化怎么做?
未来的企业,人才是最大的资产。机器换人,换不掉核心人才,换不来创新文化。
未来的工业企业,一定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关于“人”的问题。90后年轻人,也必将越来越多的涌入你的企业,给企业管理者带来各种挑战。
前面说到,战略目标的设计,离不开个人目标的融合,或者长远而言,百年企业的前提,首先是十年或者最少五年团队成长目标的设计。这里的关键,就是打通员工的上升通道。
通常的人力资源,是六大模块的管理,但形而上的工作,无法解决员工实质问题,最终还是会牵扯到老总的大量精力,并且事倍功半。怎么办?
这个时候,创新文化的设计尤为重要。
我们都知道招聘是第一关口,现在很多企业的关键问题是招不到,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人资经理截留了不少有用之才,原因五花八门:长得难看、感觉不好、岗位不合适、薪资谈不拢......同时,自然也找来了不少庸才。选择大于努力——一旦第一关口失守,后续的培养就会浪费企业更多资源。
归根到底,两点原因:普通人资经理,并不具备老板思维;老总没有真正重视招聘环节的把关,比如千篇一律的招聘内容,又如何能够吸引潜在人才?
有家四十多年历史的企业,核心人才青黄不接,断代情况非常严重,不得不同时培养五个副总。背后原因,其实就是保守文化作祟。
成熟型企业,很多受制于保守文化,导致企业发展后继缺人。必须重视团队的文化改造,念好人才五字经:“聘”得来、“培”得好、“用”得准、“留”得住、“砍”得掉。
打通上升通道,降低管理成本。让老员工有干劲、新员工有激情,人归其位、各尽其责。
痛点三
提升品位的形象文化怎么做?
有一家门业企业火燎火急,希望快速打造全新企业形象。问起缘由,说准备走工程渠道,客户要求高了。
为什么不能未雨绸缪,及早升级企业形象?
现代社会讲究颜值,企业同样需要“颜值”担当。
工业企业素以低调示众,忽略了低调与低端往往相伴而生。当今市场环境,只有一流的形象,才能适应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这里两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重外轻内。企业形象文化,不仅仅是指视觉系统,更指内在的理念体系和行为体系。三者就如一个人,视觉是人的穿衣打扮,行为是人的动作规范,理念就是人的大脑。三者顺序可排,但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初创型企业可重外,成熟型企业则必须内外兼修。
二是看点轻面。很多工业企业,没有意识到品牌、技术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觉得投资厂房设备看得见摸得着,心里踏实。投资形象建设则零敲碎打,做了平面视觉、忽略动态视觉;或者做了影视、疏忽运用。我们认为,要么系统性的解决企业形象问题,要么也要小步快走,持续解决。
形象文化是企业的基本功。企业应该夯实基本功、提升企业品位与档次,并借此凝聚团队精神力量。
痛点四
客户第一的超值文化怎么做?
客户第一的文化,已经是无须教育的概念。但仍有很多的企业,还是仅仅停留在服务层面,先进一点的,喊出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口号,从制造到服务,却鲜见有效有力的执行手段。
客户不是拿来满足的,而是拿来超越的!
拿来满足的企业,大多慢慢凋落;而不断超越客户期望值的企业,自然能够引领行业、不断壮大。
如何超越?是需要从思想到行为、行为到习惯、再从习惯到性格、最终企业性格决定企业命运的一场嬗变、一场革命。而思想的背后,就是超值文化的设计,这里有三项工作要做:
一是正确认知。超值设计首先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决心问题。其次还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方法问题,比如需要设计一套创新服务的激励办法。
二是正确方法。超越客户预期,首先需要识别客群预期,工业品企业就需要熟悉客户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分析客户购买决策链;其次通过企业经营的各价值链条,如产品质量、售前售后、性价比、客户贴近度、系统一体化等等,引导客户预期,然后持续不断突破。
三是正确预判。既要追求创新的可执行性,又要注重创新的现实性与企业战略的关系。比如有一家生产断路器的非常优秀的企业,其产品具有独特优势,却在市场层面遇到难题:客户接受度不够,导致产品替代功能难以充分发挥,难以产生更大的规模效益。
问题很简单:我们不仅仅要聚焦产品差异化,更要善于在特定客群中做好品牌推广。
痛点五
入眼入心的落地文化怎么做?
未见未动心,所见即所得。
上述企业文化的四大方面,最终都会面临如何宣导、如何入脑、入眼、直至入心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避免劳而无功。
文化落地和落地文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文化落地,通常会采用三上系统:文化上墙、风采上榜、形象上线。让企业成为每位员工的精神家园、成长乐园,同时也是社会各界认知认可该企业的重要抓手。
落地文化,则是深藏于团队内在的一种做事态度。这种态度,包含对三分决策、七分执行的理解,也是基于检查和奖惩相结合的制度设计、及三级监控、两会两表等众多工具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