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现在做数据分析的人,将没有未来,因为会被大数据所取代

阿里巴巴马云在无锡举办的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畅谈未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的发展。当然,在此过程中,他再一次讲到了未来的教育的问题。这其实不是第一次讲到教育的问题了。
今年早些时候,阿里巴巴马云在贵州的一次演讲中就提到,如果按照现在的方式下去,未来30年以后,很多人都将会找不到工作。原因是,现在的学科设置体系与未来的需求不匹配,根本跟不上节奏。
这一次,阿里巴巴马云还是坚持了此前的观点说,未来,我最担心的是教育变革。如果按照现在的课程去教育孩子,孩子在未来都将找不到工作。注意这里有个字特别关键,就是“都”。应该说,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甚至是国家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但马云应用了“都”这个字以后,说明力度达到了空前。原因是尽管过去和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任然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但整体上,大部分的人是在岗位上参加工作。而“都”找不到工作,那就意味着届时的情况将会是非常严重的。
阿里巴巴马云说的意思,不光是现在的教育要跟上未来发展的节奏,还说出了另外一个让人关心的问题,那就是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虽然马云说人工智能是来帮助人类的,但在这里,他不可避免地透露出了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工作的必然趋势。
马云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那就是数据分析岗。目前,各个营销线条、各个工作岗位,都需要数据分析这个角色,甚至可以说,数据分析已经是求职场上的香饽饽。而且,这个数据分析在以前并不多见,就是在互联网兴起的这几年,这个岗位才开始迅猛发展起来。
但遗憾的是,未来,数据分析这个岗位将会被机器取代。这就意味着,未来做数据分析的,不再是职工了,而是一些按照逻辑顺序设置好程序的机器。机器通过大数据分析,就可以得出更加精确和全面的数据分析报告。
而人面对庞大的数据时,尽管有热情,有责任,但是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是不够强大,更不能和人工只能机器之相比。当然,要说是在大数据方面,人的能力和人工智能机器之间的能力相比较,有优势的不是在分析数据上,这里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较量而言。
而人的优势则在于逻辑的设定与程序的设置上。这是人的优势所在。创新工场的李开复很早就说过,面对人工智能的替代压力,人类的出路就在于创造性上。创造性具体到这里,就是通过人来增加数据分析的维度,而不是增强数据分析的准确度。让人工智能来增强数据分析的能力,而人来提供数据分析的角度和思路。
即便是这样,相对于以前的每个公司、部门都需要数据分析的情况,未来可能只需要一两个人的岗位,剩下的都交给机器处理的大数据。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数据分析这个岗位,来的时候很突然,发展很迅猛,但是未来面临的挑战,同样很严重,如果被替代,那扩展的速度可是相当之快,比它当初的上升速度更快的是被替代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