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中国房市与中国股市,最本质的区别与关系。值得我们思考。
一
中国地方政府广义财政的约30%来源于土地出让金收入(加上房地产以及相关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税收,应该能占到广义财政的约50%)。
如果房价下跌,那就意味着土地不好出让,或者土地卖不出价,那么,地方和中央财政就会受到巨大影响。
因此,从上到下都是不愿意看到房子下跌的,但是也不愿意看到房子过快上涨。
反观股市,就没有这么大干系了。
股市的税收主要影响的是印花税,这点儿收入在最好的年成也只占不到我国总财政收入的3%。
当然,股市上涨了,有消费效应,老百姓有钱消费,不过,这个和楼市相比,小巫见大巫吧。
也有的说,股市上涨,融资功能会更好发挥。但是,这个和楼市相比,更是小巫见大巫。西安市高新区一块500亩的住宅用地,随便找个银行,30个亿就抵押出来了。
所以,你会发现,关于房产地产的经济问题,都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或者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讨论。但是,关于股市的相关讨论,一般很难达到某个政治局常委层次,顶了天也就到某个政治局委员那儿。
这是股市与房市,最大的区别之一。
二
房子,在政府,企业,银行以及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表的地位,是决定性的主要地位。
这个无论在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房子都是这个地位。
体现在数据上是什么样的呢?在国民资产负债表中,它大约占到约60%至70%的比重。
也就是说,房子的涨跌,关乎国民资产负债表的70%的权重。
中国股市在国民资产负债表的比重,不到10%。股市的重要性要远远次于房地产市场。
这是股市和房市,最主要的区别之二。
三
中国正在经历三千年大变局,这个大变局就是由农民向市民的转换。说白了,就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新中国过去六十年,也是未来三十年最重大最主要的主旋律,主逻辑,主线条。
只有当中国的城市化接近结束的时候,中国的股市才能逐渐走向舞台中央,发挥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发展升级的主要作用。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按照各种专家的统计,最乐观的也就57%,离发达国家的75%(有的分析认为是80%),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也就是说,中国的股市,还远远没有到它担当大任的时候。现在还轮不到它。
现在担当中国投资融资主通道大任的、中国现代化大任的是城市化,也就是房地产市场。
这是房市与股市,最主要的区别之三。
四
中国的房子,尤其是省会城市和省会城市以上的房子,实际上供应是短缺的。
比如说,全北京,过去60多年建的成套商品住宅,只有不到700万套(就是带卫生间和厨房的,包括1居和开间)。
这里面真正可以交易的住宅,可能不到550万套。
但是北京目前户籍人口,都有2100万,加上流动人口约2000万,实际上全北京有4000万人。
4000万人,总共的房子只有不到700万套,你说怎么办?
再看西安,西安的成套商品住宅,大约在270万套左右,实际可用于买卖交易的只有不到180万套。
西安现户籍人口约880万,流动人口约500万。
供应情况相比北京来讲,那要宽松的多。但即使如此,毛估估,也是不够的,更何况,全陕西的年轻人都往西安来,甘肃,新疆和宁夏以及晋南、豫西的人,都往西安来。
回过头,我们再看看股市的情况,刚好相反。
股票的供给是源源不断的,上市公司不断增加,市场上不断有企业新建并茁壮成长,上市的速度越来越快,也就是股票越来越多。
但是,买股票的人并不是越来越多,买股票的资金并不一定越来越多,所以中国的股市,就是不断地套现离场。
因为大家都知道,市场上永远不缺股票,只要你买,要多少有多少。
这是中国房市与股市,最主要的区别之四。
五
房地产的开发和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实际上是一码事,而且,二者相互促进,螺旋抬升。
只要这个地方还在大力修高铁,修地铁,修公路,建幼儿园,建小学,建公园,建医院,建游乐场,建养老院,安全保卫措施越来越好,等等,那么这个地方的房子就一定会越来越涨价。
这就相当于某个上市公司的股票,只要大老板不断往里面装优质资产,那这个股票就会升值。
放眼全中国,目前各个省会城市及以上城市,都在使劲的往里面装这类优质资产。
反观a股的上市公司,咱去找一找,有哪些民营企业大老板大企业,在往上市公司里面装资产?
有的企业老板不仅不往里面装资产,反而是在掏空企业,或者高价把资产转给上市公司套现。
这是中国股市和中国房市最主要的区别之五。
六
中国的房子,是一项非常透明非常简单的产品。
只要你去看房子,这个房子的地段,这个房子的区位,这个房子的物业,这个房子相应的其他配套,都是非常清楚的;
政府要收哪些税,交易需要交哪些费,有没有学区学位配套,这个房子目前若出租能租多少钱……都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你看一看中国的上市公司,除了大央企和国企大概不会弄虚作假以外,其他的上市公司,它干的哪些业务,它干的哪些交易,它干的哪些项目,它干的哪些资金往来,他的经营管理正不正常,他的老板人品业品如何……你是看不清楚的(你就是看清楚了,能奈我何?)。
咱就是到了企业,就是拿着这个企业的财务报表,咱也弄不明白这个企业。
这是中国房市和中国股市最大的区别之六。
七
过去24年,中国股市确实为中国经济,为国有企业脱困,为各类企业上市融资作出了重大贡献。
尤其是,让各类央企国企上市,平衡央企国企的资产负债表,甩掉央企国企的债务包袱。
在这方面,中国股市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直接导致了九十年代那次那一大波牛市。
反过来说可能更好理解:为了纾缓国企央企的困难,当时的股市需要牛市。
其次,在2000年代,就是2004年到2007年,为了进一步解决股权分置的重大问题,中国股市在那个期间孕育了一次大牛市。
回头看,确实从中央层面来讲,中国股市为国企央企脱困和股权分置改革已经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个使命已经完成。
那么,现在来讲,中国股市又担当什么样的使命呢?这个问题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有人会说,现在的中国股市要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创新创业做贡献。
对,是这么个理。
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业创新过程中,这些主体从市场上融到钱后到底谁在受益?不用说,肯定是一些民营企业老板。
不过,中央和各省市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所培育的市场主体,目前仍然不能上市,还没有达到上市所要求得标准和条件。所以,地方政府,省市地方政府控股的或者参股的这些市场主体,暂时仍然无法分享到上市的红利。
因此,根据既往的逻辑,暂时还不需要一波牛市。
估计2019年前后可能需要,因为各省市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所参股或控股的市场主体,已经基本具备上市条件。
目前股市的格局是,维持横盘状态,不要大涨也不要大跌,每年能帮一些民营企业融到一部分资金即可,中央没有必要为民营企业收割韭菜、大肆套现创造有利条件。
但是,反过来,看中国的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这个和中国实体经济高度相关紧密相关。
没有土地市场的哺育,地方政府很难招商引资,很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很难推动地方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这个实体经济紧密相关,和各地方百姓的福祉紧密相关。孰大孰小,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因此,那些整天低头抬头,日日夜夜盼望牛市来的人们,可以休也。
股市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不是为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圈钱服务的。
这是中国楼市和中国股市最主要的区别之七。
八
前面已经说过了,买北京的房子,就相当于你拿着北京市的股票。
只要北京这个城市科技不断创新,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的文明不断提升,那么你的房子就能不断分享到这个城市成长的价值,你的房子就会涨价。
你买了西安市的房子,那么,随着西安市基础设施不断升级,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等,你的房子就能分享到西安市作为一个城市不断成长的价值。
这是一个非常确定的事件。
但是如果你买的是某一只股票,或者某几只股票或者某几十只股票,那么,虽然这些企业的老板和管理层会不断的加强经营管理,想尽各种办法提升股票的价值(这是理想状态,其实更多的企业老板和管理层没这么想),但是,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对不断新增加的各种竞争者,面对技术和管理革新,等等,他们的这些投入,是否会分享到整个市场成长的价值呢?
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
也就是说,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讲,只要人们在劳动和创新,经济在增长,文明在发展,这个城市的这块土地,这个城市的房子,就能分享到这些价值成长,就能分配到剩余价值。
但是作为非房地产资本,作为企业的股权,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对不断增加的竞争者,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浪潮,它未必能够分享到整个社会价值的成长,未必能够分配到社会剩余价值。
因此,从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确定性来看,股权相比房地产权要弱得多。
这是中国股市和中国房市最本质的区别之八。
九
有的人可能会说在中国股市,可以使用价值投资策这个策略,就是选好具有成长前景的股票,长期持有。
价值投资这个概念,自从我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听到已经超过十五年了。期间有些牛人,比如说但斌,比如说赵丹阳,还有什么邱国鹭……多数是过眼烟云吧。
这些人,经常嘴里眼里巴菲特,芒格,罗杰斯,等等。
价值投资很稀奇吗?一点也不稀奇。无非是跟随资本的成长,分享社会剩余价值嘛!
但是,这个前提是什么呢?
绝大数的各类砖家、各类证券分析师、各类财经证券媒体、各类所谓的价值投资者,都对这个前提没有准确把握和深刻认识。
我告诉大家这个前提就是:资金成本足够得低,是长期资金。
如果是短期资金,怎么可能会有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始终是存在的,谁买股票不是看中了这个股票的价值?
但是价格会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短期资金怎么可能价值投资呢,财不入急门啊!
其次,如果资金成本高于社会平均资金成本,价值投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那些只要获得小利微利的基金或者机构投资者,只要它的所获高于它的资金成本,就有减仓的冲动,落袋为安,因为他无法保证后面还会有更多的机会来减仓。
股票市场上绝大多数机构的资金成本都高于社会平均资金成本(在银行工作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股票配资或者伞形信托的结构吧,股票配资的年限是1年);
或者,给他融资的资本方对他的预期收益要求大大高于社会平场资金成本(在银行私银部门工作的同志都知道,我们的一些高净值客户,购买这些净值型产品,动不动三天两头都要看一下他购买的这只私募的净值,年化收益率低于8%,这些所谓的高净值客户是不买账的,更别说亏损了,在这些高净值客户眼里,8%的收益算个啥?用他们的话说“我随便弄个啥,不都赚8%吗”)。
这就是囚徒博弈。
大家的资金都是短期资金,都是短期追求高收益的资金,所以,一旦有机会减仓,一旦有稳定的套利机会,就会坚定的减仓,某些时候蜂拥而出还导致踩踏,这就是我们常见的股市现状。
但是,我们反观楼市,与股市恰恰相反,投资楼市的资金都是长期资金,而且,由于有中国式的按揭利率补贴,投资楼市的资金成本都是低于社会平均成本的。
所以,对中国楼市来讲,价值投资的前提是存在的。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得更深一些。
就是说,因为中国处于上升期,因为中国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因为中国处于各种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爆发期,所以社会的投资机会很多,而且,老百姓对预期的平场投资收益率,也就是所谓的社会平均预期收益率都较高。
所以资金的性质,都是短期性质,都带有投机性,而且,资金的平均机会成本都很高。
因此,在中国现阶段这种资金供给需求状态下,股市价值投资需要的稳定的长期的低成本的资金供给是不存在的。
楼市的价值投资当然具备这个前提,因为资金成本足够的低,所以,长期持有房产地产是可能的,当然这种长期持有可以稳健的确定性的分配到社会平均剩余价值。
将来某一天,当中国的城市化结束,全社会投资机会减少,资金的投机属性降低,社会平均资金成本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股票的价值投资时代才会到来。
这就是中国股市与中国楼市最本质的区别之九。
十
考察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约两百年,欧美等西方世界从发展中国家跃升到发达国家这个层级其间,经济金融的主要融资框架和模式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