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连通过投资进入5个国家后,蚂蚁金服正在以印度paytm项目为蓝本——借助当地合作伙伴解决牌照和监管问题,同时输出技术和商业模式——构建国际化支付系统
刘一鸣|文
宋玮|编辑
“派驻印度paytm期间,我最担心的是办公室外那条交通混乱的马路,有同事就被撞骨折了。”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资深总监郏航说,他曾在美国工作多年。
paytm被称为印度版,是印度第一、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2015年1月和9月,蚂蚁金服联合对paytm开展两轮投资,合计9亿多美元,占股40%。
2012年,印度经历了一次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停电事故,超过6亿人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电力短缺是主要原因。随后印度用五年时间,将电力供求缺口占需求的比重从10%下降至1%。而同样是五年时间,中国将移动支付交易额从几乎为零,发展至2016年的38万亿元人民币。
对于一个刚解决电力问题的国家而言,这种速度令人眼馋。郏航表示,印度和东南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它们已经不想花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去做传统金融的这套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去推广信用卡、铺设pos机,“它们都想用移动支付实现弯道超车”。
“去现金化”浪潮正好给了蚂蚁金服向海外扩张的机会,许多人可能从来没有信用卡和银行账户,却先通过智能手机有了虚拟账户。除了投资印度paytm,蚂蚁金服还于2016年11月战略投资泰国支付企业ascendmoney;2017年2月注资菲律宾数字金融公司mynt,同期向韩国互联网公司kakao旗下的移动金融公司kakaopay注资2亿美元;两个月后,与印尼emtek集团成立一家合资移动支付公司。
在这些国家中,也有很多类似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产品,但它们太分散了:电商付款用paypal,手机钱包用applepay或androidpay,朋友之间转账用messenger,但在支付宝或微信,这些不同功能被整合在同一个软件里。
在支付费率走低的当下,这种不同使支付公司的商业模式发生彻底转变:从单一的支付、转账功能,转为通过生活场景来收集数据,在大数据基础上开展金融服务或征信体系,以此获取盈利,蚂蚁金服正在将这种商业模型输出海外。
paytm最早就是只能实现支付功能的手机钱包,但随后学习支付宝拓展订票、电商等场景,并将二维码引入印度。“以前我们总想着向硅谷学习,如今我们向中国学习。”paytm创始人vijayshekharsharma说。
第一颗海外果实
2017年4月,蚂蚁金服在海外的投资结出了第一颗果实:印度paytm的用户数已增长至2.2亿,这意味着paytm超越paypal,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
2015年蚂蚁金服向paytm进行了两轮注资。自2014年赴美上市后,蚂蚁金服的关联公司阿里巴巴,正在电商业遭遇“天花板”,逐渐开启了全球化进程。而蚂蚁金服亦在国内面临微信支付强有力的竞争,双寡头趋势稳定,但也再难重获压倒性市场占有率的地位,蚂蚁金服需要在国际上寻求机会。
此时,对于阿里和蚂蚁金服而言,通过投资各个国家的支付入口,是重要且划算的投资,例如电商等后续业务,都可以通过这些战略级入口进入这些国家。
在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监管严格,且金融服务完善,主流支付方式仍是现金和信用卡,蚂蚁金服可拓展的空间并不大。印度、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蚂蚁金服首先投资的目标。
这颗最先成熟的海外果实之所以在印度,一个重要契机是“莫迪废钞”。为了打击腐败与黑钱,印度总理莫迪在2016年11月宣布,立即废除面额为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纸币,此举一度导致流通中现金减少了86%。
消息公布后一个小时,paytm账号上的资金量增加了近200万美元,以前平均一天只会增加20万美元。在随后三个月内,paytm商户数增加了600万,这在印度是非常大幅度的增长。据vijay透露,visa与万事达在印度覆盖了120万商户,但paytm目前的商家覆盖率是visa和万事达总和的5倍。
在蚂蚁金服投资paytm之前,paytm只是一个移动支付钱包公司,并且在市场中并无领先优势。
2010年以来,印度有数十家电子支付企业成立,它们虽然都从莫迪废钞机遇中获得了增长,但paytm取得了最大进步,并且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
“两件事对paytm影响最大,一是接受了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二是莫迪废钞。”vijay总结说。
paytm成立于2010年,最初只有单一的网关支付业务,没有自己的账户体系,印度和东南亚很多类似公司都是如此。蚂蚁金服投资后,paytm开始在其引领下拓展多场景,例如旅游预订和在线票务,并尝试布局线下支付网络。
“刚开始我们只有底层支付工具,但随后在此基础上长出一个生态,这样的商业模式来自中国,逐渐paytm与其他印度竞争对手已不在一个维度上。”vijay说。
另一个核心因素是线下拓展。蚂蚁金服资深业务拓展专家、印度项目总负责人陈彦表示,由于印度的发展路径与中国不同,中国的移动支付从电商开始,例如淘宝给支付宝导流,但印度电商发展缓慢,99%的支付场景是在线下。
从2016年6月开始,paytm在蚂蚁金服的引领下将二维码引入印度,这对于印度来说是里程碑式的创新。逐渐印度街头与中国一样,当地人用手机扫二维码来打tuktuk车、在餐馆买单、在加油站加油,街头的飞饼摊都挂着一个二维码。
2017年初,paytm获得印度央行批准,将成立数字银行paytmdevelopmentbank,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3月,paytm还成立了新公司paytmmall,将电商业务独立,阿里巴巴向新公司注资1.77亿美元。
vijay表示,他正计划在印度推出类似于、芝麻信用的产品,并在跨境支付方面与蚂蚁金服协同推进。paytm将首先拓展生态与场景,并收集数据,再以移动购物、支付、银行和保险等混合业务模式,逐渐扩展到全面金融服务,与蚂蚁金服的路径相似。
摸着石头过河
一直以来,金融机构国际化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难点在于金融被高度监管,涉及复杂的支付、清算问题,大部分国家对外资持股金融机构都抱有谨慎态度。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中国的互联网支付产业,是在蛮荒期建立了独特的支付流程和利益格局,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与各个银行直连的方式进行跨行支付及清算,成立较早的公司如支付宝、财付通具备大量的直连银行资源,不仅在多家银行开立备付金收付账户,而且与绝大多数银行的支付系统打通,实现了实质的清算功能。
“清算是一种高级别的基础设施,是保障货币顺畅流通的权力,因此需要特殊的资质许可。”资深移动支付产业专家陈建伟说。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对此非常谨慎,对于蚂蚁金服这样的外资公司,去海外投资支付入口或成立合资公司,打通全球收全球付,是更为现实的目标,这样也可以避免涉及监管问题。
蚂蚁金服副总裁彭翼捷曾表示,蚂蚁金服过去较侧重跨境业务,如跨境购买、退税,但跨境交易复杂,涉及各国交易管制、金融合规、外汇风险等。陈建伟说,以印度举例,官方肯定对paytm的资方控股比例有要求,以及数据必须留在当地。
专注互联网金融投资的印尼基金ideosource管理合伙人edwardismawan对《财经》记者表示,印尼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对外资的要求是不能控股、必须合资,并且外资占股不得超过15%。
为规避监管问题,蚂蚁金服的方式是在当地投资或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合作方获取当地金融牌照、与监管方打交道,并在业务层面实行商业模式和技术输出。
“在出海公司中,技术输出这种形式还很少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远教授表示。
不过,技术输出并非是蚂蚁金服一开始的清晰计划。在投资初期,蚂蚁金服与paytm只停留在资本层面,再加上一些商业模式的建议。但随后,paytm发生了两次严重的风控事故,这让蚂蚁金服调整策略,开始深度介入。
第一次是用户p2p转账套利。paytm在推广这项业务时,奖励用户的每笔转账。由于印度拥有银行卡的人很少,移动支付公司普遍使用手机号注册,所以用户以非实名用户为主。于是,很多印度用户注册了多个手机号,来回转账骗取奖励金,造成paytm不小的损失,导致paytm一度关停了用户p2p转账业务。
第二次是paytm的钱包支付业务,有些用户在钱包中绑定了信用卡,但随后出现了很多风控问题,银行拒绝对此赔付,paytm只好自己赔,造成了很大损失,paytm又一度关停信用卡支付业务。
2015年上半年,蚂蚁金服派工程师赴印度,但随即发现对这些问题靠小修小补是不行的,因为paytm的技术体系本身太初级。
“这时候我们产生了系统性技术输出的想法。”郏航说,这两次事故让paytm意识到自身的技术体系无法支撑其业务量的增长,也让蚂蚁金服意识到要想提升跨国投资的成功率,不能仅停留在资本和商业模式层面。
蚂蚁金服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一开始,大团队在国内,少量集成团队在印度,相当于做本地链接,这种思路基于设计一个通用的技术平台来供给各国。
但旋即发现,这种模式行不通。“互联网时代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技术体系打遍天下,还是需要让这些合作伙伴,都达到可以自主推进的水平。”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技术总监熊务真说。
随后,蚂蚁金服开始向印度派驻大量工程师,融入当地团队,最高峰时达到100多人。这批工程师其实很难选择,首先要是高阶技术人才,还得会说英语。
由于支付宝的产品、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这个规模庞大的工程师队伍需要每两个星期回国一次,熊务真说,“否则会有跟不上国内发展的危险。”
这种方式对蚂蚁金服的资源占用率太高,“100多位工程师是很奢侈的配置,但paytm的需求依然像雨点一样出现,我们逐渐发现派驻的工程师再多也无法全部满足。”郏航说。
更为重要的是,据印度媒体报道,由于蚂蚁金服的工程师队伍太庞大,虽然paytm的管理层与蚂蚁金服配合默契,但由于文化差异,paytm的员工并不希望长期被外国员工领导,甚至担心被蚂蚁金服的员工抢了饭碗。
经过这两个阶段的探索,蚂蚁金服在2017年初决定开放上层(saas或应用层),即一套包含风控、防欺诈、反洗钱、数据分析等基础能力的通用支付技术平台,让paytm具备修改和实现本地化定制的能力。
“这对我们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减少驻印度工程师数量,人数已从百人降至几十人。”郏航说,“二是可以实现技术输出的快速复制,并且因为印度人的it技能很强,未来甚至还可以有反向技术沉淀。”在印度paytm案例上,部分新开发的相关知识产权是与蚂蚁金服共有的。
对于paytm来说,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他们的团队得到极大提升,因为很多经验是蚂蚁金服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摸索的,市场上没有销售。另外对市场的反应提速,因为中间节省了大量的沟通时间。
目前蚂蚁金服在paytm项目上的收益,有一部分来源于这套技术解决方案。但熊务真强调,蚂蚁并非仅为了提供一套技术方案,因为软件市场太小,这主要是一种合作伙伴机制,可以让蚂蚁的经验和技术来快速承接业务。
“在这种合作中,一定不能变成甲方乙方的关系。”熊务真说,“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不是一个软件公司对应一个客户。”
paytm是蚂蚁金服技术输出最成熟的案例,这个团队也是其国际化的“黄埔军校”。按计划,至2017年9月,蚂蚁金服与paytm的合作机制将步入平稳期,常驻印度的工程师还将继续缩减,原来的团队人员将派驻至蚂蚁金服在全球的其他据点:泰国、印尼、菲律宾、韩国。
“这个团队中,很多同事是从美国东西海岸的明星科技公司回到中国,如今又带着中国的技术过上了一种更全球化、更疯狂的生活。”蚂蚁国际事业部资深专家吴晖说,他们往往去年在印度、今年泰国、明年菲律宾。
“如果要说当初我们的团队是不是完全准备好了,其实肯定没有。但时间不等人,我们只能快速适应,在飞行中换引擎。”熊务真对《财经》记者表示。
开垦东南亚
在印度paytm成熟后,蚂蚁金服开始把这套经验向其他国家输出,东南亚便是下一站。东南亚国家众多,蚂蚁金服在寻找合资企业或投资标的时,主要考虑三个因素。
首先是寻找还没有强场景型移动支付产品的国家。一位蚂蚁金服公司人士表示,“虽然现在东南亚地区基础设施较为初级,但它们的智能手机覆盖率在迅速提高,这种情况下可以提前进场,毕竟我们的业务也需要时间。”
二是在当地能不能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因为移动支付初期投入很大,金融业也是监管较严的行业,蚂蚁金服更倾向于合资去做。在很多国家,外资企业很难拿到金融牌照。
另外,蚂蚁金服会关注投资标的的资源背景能否产生协同。借鉴了支付宝的成长路径,首先需要一个类似“淘宝”的流量导入基础。在泰国,ascendmoney的母公司泰国正大集团,在当地拥有众多7-eleven门店,泰国没有银行卡的用户普遍在这种线下网点充值。这些商户、用户资源,将对ascendmoney的前期流量导入非常有利。
接近蚂蚁金服的业内人士表示,某些情况下蚂蚁金服会看重标的的用户和商户资源,而产品技术能力蚂蚁金服可以输出。但这并不是严格统一的标准,具体会根据每个国家的情况做出调整。
三是与阿里的关联。“蚂蚁金服的确会考虑阿里在这些国家的进度,但不�...